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地方政策

福建省文化厅“八项举措”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福建省文化厅出台了《福建省文化厅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加强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一是组织福建特色文化研究。组织力量对朱子理学原著、朱子传说故事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出版研究成果。继续加强妈祖文化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内涵,出版研究成果。整理革命手稿文电、革命故事、革命先烈名言、革命标语口号,重点挖掘革命文物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编制出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全面引领推动福建海丝文化建设。二是组织编写福建文化记忆丛书。编辑出版福建古代书画名家丛书,2017年完成福建文化记忆系列音像出版物《福建古村落》《福建工艺美术》出版。2017—2018年完成福建文化记忆系列图册之《妈祖信俗》。三是组织整理和出版福建古籍。推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指导编纂《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或《馆藏古籍普查登记图目》工作。推出林则徐《林少穆先生云左山房书目》暨相关古籍的高仿复制本。

加强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一是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古镇保护。摸清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中文化遗产资源,提高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编制保护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的补助资金。提升三坊七巷文化内涵,抓好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和烟台山、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复工程。二是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推进以龙岩、三明为主体的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传习中心和生产性保护项目。研究制定《福建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设立省级并争取设立国家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制《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启动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在全省规划设立一批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三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全面实施《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福建土楼保护规划》。全力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推动“万里茶道”(福建段)申遗工作。全面推动三明万寿岩遗址与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平潭壳丘头文化遗址建设。继续推进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全面实施德化窑遗址、明清海防遗址、奇和洞遗址、月港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推进红色文化保护立法。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推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建立完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组织实施福建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推进“福州漆艺”“木偶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五是加强福建书院修复建设。组织力量对福建书院进行全面普查,科学编制保护方案,对未定级的书院实施抢救性保护。

推动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展示。一是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展览展示。策划“八闽优秀传统文化风采”系列展览,实施福建文化记忆数字影像线上线下展示工程,组织福建省非遗传统工艺精品大展,评选“福建名匠”。实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推出“闽籍名家书画作品展”系列活动,打造漆画品牌,促进漆画传承出新。二是拓展展览展示方式。推进建设省图书馆VR数字阅读体验厅、福建博物院VR体验中心等9个VR体验中心,组织开发《四大名著VR导读片》《海峡梦·五缘情》等12部历史文化VR专题片。建立地方戏曲VR体验中心,依托“互联网+”建立“空中剧场”戏曲传播模式。三是举办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论坛讲座。组织举办“回顾与展望——振兴福建非遗传统工艺专家研讨会”。策划举办“八闽优秀传统文化趣谈”系列讲座。邀请知名的书画评论家、专家学者、收藏家等开设文化讲坛、微讲坛。

打造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一是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舞台剧精品创排。打磨提高综艺专场《朱子之歌》,莆仙戏《海神妈祖》等反映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作品。实施福建“海丝”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充分挖掘福建“红色题材”,塑造福建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和当代新福建人形象的舞台艺术作品,力争3至5年内推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二是打造福建优秀民间音乐精品。通过举办福建艺术节、福建音乐舞蹈节、福建曲艺节,发现创作福建优秀民间音乐,培育民间音乐精品。三是组织挖掘民族民间文艺精品。联合开展文化部批准立项的2016—2017年度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电视纪录片的摄制与传播工作。“丝路百工”电视纪录片扩大拍摄地域,争取2018年在央视九套播出。

建设全国地方戏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一是组织实施濒危剧种曲种抢救工程。每年抢救2个大戏和20个折子戏(小戏)。每年选择10位老艺人特别是濒危剧种老艺人进行“薪传计划”,制作一批戏曲名老艺人表演艺术系列专题片。组织专家学者编撰《闽剧传统剧目丛书》和濒危剧种曲种系列丛书。二是创排一批地方戏曲精品剧目。扶持闽剧《黄勉斋》、高甲戏《浮海孤臣》等一批新创剧目,整理改编京剧《大闹天宫》等剧目,对高甲戏《大稻埕》、京剧《赵武灵王》、闽剧《双蝶扇》等一批基础较好且有潜力的作品进行深加工。扶持芗剧《谷文昌》《生命》、京剧现代戏《红色后卫》等戏曲剧目。三是实施地方戏曲经典音配像工程。开展我省像音像工程,留下最完美的艺术记录。深入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实施福建传统剧目抄本保护修复和数字化项目工程。建立福建传统戏曲音像资料库,对老艺术家的舞台表演及历史记忆等进行永久性的抢救保存。四是加快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每年精选5个经典剧目,20个易于学唱的经典唱段,制作成光盘光碟等音像资料进学校播放。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逐步实现每校每年免费观看1场戏。各戏曲院团每年至少组织5位优秀戏曲演员深入各级学校开展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一是挖掘旅游基地优秀文化内涵。文化遗址重点挖掘名胜古迹背后故事、传统文化内涵;武夷山景区重点挖掘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道教文化;福建土楼景区重点挖掘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旅游景区重点挖掘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主的文化内涵。二是建设特色文化文物小镇。组织开展“福建省民间艺术之乡”评选命名。从艺术类、非遗类、文物类、历史文化名城类、文化创意融合类等五个类型进行特色文化示范村镇建设规划。对三坊七巷、泰宁、白水洋等全省重要旅游基地,通过建设一批特色文化示范小镇、文化旅游生态融合示范区等方式,提升旅游基地文化品位。依托昙石山遗址、城村汉城遗址、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剧场等建设文博文物小镇。三是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创产品开发,鼓励创意设计企业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传统文化创意开发。扶持文化文物单位形成产业技术联盟和文化创客中心。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阵地建设。一是策划特色文化活动。举办农民漆画技艺实验班。策划“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展览活动。开展“诗书礼乐润身心”系列国学活动。加强福建省图书馆东南周末讲坛建设。二是建设特色文化设施。推进数字非遗建设,建设“非遗”传习所——古籍修复站。加快正谊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继续打造“国学经典”“中华国粹”等系列活动。实施闽台宗祠文化建设工程,实现宗祠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上线服务。三是支持家风家训馆、博物馆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家风家训馆、乡贤文化馆。扶持社会资本投建家风家训馆、博物馆。积极组织参加博物馆评估工作,争取新增一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传播工程。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展览展演活动。配合2017年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会晤,面向俄罗斯等国家策划一批交流合作项目。组派福建省“非遗”艺术交流团赴哈萨克斯坦参加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组派省莆仙戏剧院《海神妈祖》赴东南亚四国访演等。二是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举办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以及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大型文化活动;支持各地办好朱子文化、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对台交流项目;策划组织海峡论坛子项目,办好“两岸南明文化遗存研讨会”,举办“闽台书院文化交流论坛”和“福建非遗文化金门行”活动;继续开展“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活动,组织“南平武夷山茶文化剧目”与“朱子文化”入岛交流等。三是建立海外文化驿站。与海外华人共同打造“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积极开展文化展演、学术研讨、信息共享、文化贸易等活动,使之成为福建文化海外展示的窗口,体验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阵地,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枢纽。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