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学资讯

天津分会场:文化浸润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现场报道

“孩子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古诗文吟诵比赛获得了个人一等奖,一则《岳阳楼记》吟诵过后,孩子似乎沉浸在诗人渲染的壮丽景象中,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他完全被中华文化所折服,对中华礼、义、孝、敬有了更多理解。我深深感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非常必要的。”11月27日,在全国政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天津分会场,天津市河西区湘江道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刘晓琳说,孩子在学校每周学习古诗文、背诵诗词、学唱京剧选段,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正能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点任务。天津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与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推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计划”、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等政策措施,通过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引导广大学生“进头脑”。

天津教育部门指导学校主动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课程,通过经典诵读、诗词讲解大赛等“第二课堂”,发挥在线课堂、同步课堂、微课堂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热爱、认同传统文化。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传统戏曲走上电视、手机客户端等,丰富了学生居家学习生活。

但在各学段教育中,师资队伍传统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三进”工作的一个“瓶颈”问题。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永伟直言,师范类院校专业师资培养存在短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没有有效覆盖到各学科教师培养的教学计划之中,导致部分师范生特别是理工科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未能在日常教学和行为举止中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在岗师资也存在短板,需要多渠道补充和提升。

在金永伟看来,各级师范教育中要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鉴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音体美专业师资普遍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更加匮乏的现状,教育部门要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重点加大音体美等专业课程师资的培养,开足艺术类课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天津市政协针对天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持续开展多维度调研建言资政。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历时5个月,按照市委点题,天津市政协围绕教育政治性、公平性、针对性、开放性、渐进性展开深入调研,形成近7000字的高质量调研报告,针对性强、建议务实管用,得到了全国政协和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等具体建议促进了天津市相关工作的推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