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木偶艺术

木偶艺术

木偶艺术,全称木质玩偶艺术,其中也特指木偶戏。木偶戏是指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由演员在幕后操纵一边木制玩偶,一边进行随音乐演唱的戏剧表演类型,其属于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艺术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艺术的起源

木偶艺术初起于汉代,据记载,汉朝的祖先刘邦是第一个制作雕像的人。刘邦被句奴王围困后,城内没有粮食和草料,域外没有援军,许多士兵伤亡。刘邦的顾问陈平,得知茂登是个好色之徒,而他的妻子严石则嫉妒他。陈平水找到能雕刻许多漂亮木偶的工匠,命令士兵们控制木偶,让他们在能看到的地方走动,就像在城里跳舞一样。燕国担心毛登的腐败,放弃了对平城的围因,平城的围因得以解决。刘邦即位后,对木偶姑娘的功德心存感激。他给每一个“配偶”一个头衔“贵妃”和“麦族抒情诗”,并把他们藏在皇家的金库。因此,木偶艺术家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木偶艺术得以兴盛发展

木偶艺术的历史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在列子的著作《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时,有工匠名偃师,带着其制木偶拜见周穆王。木偶的歌舞动作与真人一样,歌合律,舞应节,千变万化,这是木偶的雏形,被称为“俑”,通常用木板刻制,多为简单的人形俑,后多用于娱乐或者祭祀陪葬。

汉朝时期,在唐代段安节撰写的《乐府杂录》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高祖被匈奴兵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定襄),谋士陈平探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阏氏善妒,于是令人造了一些形似歌女的木偶,装上机关,放在城墙上跳舞。阏氏以为是真人,担心平城被攻下以后冒顿单于会迎娶这些美女,于是便劝冒顿单于退兵。这是最早对于现今木偶的记载,在汉代的广泛运用,不仅用于陪葬,也被用来在丧事和饮宴集会上表演节目,因此,木偶艺术初步发展。

唐朝时期,木偶戏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能够演出完整的戏曲故事,成为文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大众文艺形式。在唐朝时,提线木偶的制作已经十分精致,木偶衣着华美,演出内容广泛,以盘铃乐器进行伴奏,表演生动,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时博得了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欢心。而且在闹市中以商业演出为存在方式的木偶戏在此时已经出现。

宋朝时期,木偶艺术进入全盛时期。从宋人笔记等著作中可以看到,在当时民间瓦舍勾栏的技艺演出中,木偶戏占了重要的一项,从事木偶制作、木偶戏表演的艺人数量众多。这一时期的木偶戏种类丰富,其中,悬丝木偶、杖头木偶戏能够表演灵怪、铁骑和历代君臣将相等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深受观众欢迎。

元朝时期,元杂剧流行、杂戏等市井文艺影响广泛,木偶艺术因此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能够演出元杂剧的剧目。而且,木偶艺人的技艺也有了显著提高,可边唱边演。当时的木偶戏演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上层社会的宴会上作为娱乐项目表演,木偶制作精致;二是民间市井中的木偶戏表演,具有流动性大、规模小、表演简单、易操作的特点。由于传播范围广泛,木偶戏开始具有地方特色。

明朝时期,木偶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品种更加丰富多样,表演方式、内容、规模以及表演人数上,都较前代有了巨大的进步,逐渐从民间的市井娱乐活动变为宫廷御用的娱乐项目,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逐渐,木偶艺术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较多地出现在民间的宗教、祭祀等活动中。

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地方戏曲的兴盛,各地的木偶戏逐渐与当地盛行的地方戏曲的同时,让木偶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娱乐性极强。另外,由于地方戏曲的兴盛,各地的木偶戏逐渐与当地盛行的地方戏曲相融合,形成了众多的地方木偶戏流派,如如漳州布袋木偶戏,福春布袋木偶戏、福兴布袋木偶戏、牡丹亭布袋木偶戏等。在这个过程中,木偶戏在造型、表演技艺、演员唱腔、舞台美术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同时,木偶艺人加强了对木偶戏的理论研究,也创作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秀剧目。

木偶戏主要种类

木偶戏按其表演方式,主要分为提线木偶、铁枝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药发傀儡、肉傀儡、水傀儡几种。

提线木偶

指用线操纵动作的木偶。在古代称为“悬丝傀儡”是在木偶的头、身、腰、腿、手、脚、眼、嘴等关节处系上细线,将这些线集中串在操纵板上,使木偶悬吊起来。一个木偶一般有十几根基本线,特殊角色多至三十余根。表演时,演员一手执操纵板提着木偶,一手拨弄不同的吊线,使木偶按照剧情要求做出各种动作,故又称“线吊戏”提线木偶身高约66厘米,眼、嘴均可活动,主要流行于陕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

铁枝木偶

又称为“铁枝戏”“纸影戏”等,是通过硬铁线抽动木偶的躯干和两肢进行表演,主要盛行于广东、福建一带。最早的铁枝木偶由皮影戏发展而来,因当时皮影戏不能在白天演出,故引入了能在白天演出的木偶戏,同时沿用表演皮影戏时使用的两根操纵杆来操纵木偶的两手,让木偶在透明的箱子里面做出转身、转头、跑圆场等动作,或表演转盘、举瓮、点香、斟酒、摇扇等技巧。铁枝木偶一般比较矮小,长约20-40厘米,多演唱潮剧古老唱腔。

杖头木偶

是以木杖操纵动作的木偶。杖头木偶起源较早,最迟在唐代已经出现,在宋代称为“杖头傀儡”木偶的造型较为简单:头部用木料或泥雕塑造而成,空,眼和嘴均可活动;颈部下面接着一节木棒或竹竿(即杖杆) ;两只手臂各装一根操纵杆。表演时,木偶艺人一手举着杖杆,一手握着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故又称“举偶”根据木偶的体积,杖头木偶有大、中、小三种。大型杖头木偶的身高可达130厘米,俨如真人一般。中型杖头木偶最为普及,偶身高70–90厘米,杖杆较短,操纵方便灵活。小型杖头木偶的身高则仅为45厘米左右。杖头木偶分布广泛,几乎在中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流传。

布袋木偶

因身似布袋而得名,表演时,木偶艺人的手掌套上木偶,杖头木偶是以木杖操纵动作的木偶。杖头木偶起源较早,最迟在唐代已经出现,木偶艺人凭借手指、手掌和手腕的活动,使木偶按照剧情要求模拟角色的各种动作,故又有“掌中木偶”和“掌中戏”之称。布袋木偶流行于中国的许多地区,如河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布袋木偶装备简便,演唱和伴奏均可由一人承担,木偶艺人用一条扁担即可挑起全部行头,走村串户进行表演,故又称为“扁担戏”“独角戏”或“背担戏”。布袋木偶戏的特点是:一条扁担支起一座舞台,以两面铜锣和一个哨子作为音响,一个演员兼唱各种角色。演出时,木偶艺人手擎木偶舞弄,脚踏锣鼓,口颂唱词。演唱剧目多为两个角色的对子戏,如《猪八戒背媳妇》《王小二打虎》等,诙谐滑稽,妙趣横生。

药发傀儡

又称为“药法傀儡”,民间俗称“火戏”“放架火”等,是种自北宋时期开始流行的傀儡戏。人们通过火药燃烧的方式带动木偶进行表演,实际上是一种焰火艺术,在宋代被归入“杂手艺”类,存在于山西、陕西、福建、浙江等地存在。

肉傀儡

是用真人装扮的傀儡戏,这是从南宋时开始出现的木偶戏新种类。宋人笔记《都城纪胜》中记载:“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但未具体说明肉傀儡的表演形式,一般认为是幼童骑在成人肩上,或在大人的托举下表演各种技艺。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录了张逢喜、张逢贵两位临安(今浙江杭州)著名肉傀儡艺人的名字,说明肉傀儡在当时是受到人们喜爱的偶戏种类之一。飘色活动中由真人装扮的表演者在造型、服装的烘托下,如同在空中自由飘荡。

水傀儡

是以水流作动力的傀儡戏。水傀儡起源很早,在汉代已经出现,自宋代起在宫廷中较为盛行,一度成为皇室贵族消暑纳凉的主要娱乐活动。水傀儡用较轻的木材雕刻而成,装在长竹板上。表演时将木偶放浮在水面较大的水池或湖中,艺人在岸边敲锣打鼓,配合木偶所做的钓鱼、划船、击球、舞蹈等动作进行说唱。水傀儡演出的剧情生动有趣,如郑和下西洋、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但到了清代,由于对表演场地的要求较高,这种借助水的浮力进行表演的木偶,也被以手举着木偶歌唱的杖头木偶取代。

木偶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秦峰

男,艺术硕士,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教师,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会员。其擅长表演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教师奖、金狮奖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优秀表演奖”、“指导老师奖”,其导演的木偶剧《哈姆雷特》获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新人奖”、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优秀作品奖”,《成长的烦恼》获得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大赛“优秀教师奖”,俄罗斯第三届亚欧一带一路艺术节圣彼得堡音乐公开赛“最佳学术演唱奖”等,并参加过广东卫视《木偶总动员》木偶节目的编导。

庄晏红

女,福建漳州人,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木偶戏的青年领军人。曾获得首届全国木偶展演大赛“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木偶比赛“金猴奖最佳表演奖”,出访过澳大利亚、巴西、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宣传布袋傀儡戏。作为福建省非遗传承人,创办了“厦门市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弘晏庄木偶艺术馆”,成为厦门闽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她的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追求被拍成电视专题片《木偶两代人》《玩偶之家》《指尖上的梦》《庄晏红与大名府》《掌上乾坤》等在中央台及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并获奖。

木偶艺术传承意义

木偶艺术具有木偶戏表演艺术的意义,木偶戏蕴藏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这是理性认知的“软系统”也是智力支持和动力来源的系统。木偶戏是以木偶戏的发展为基础的,整合数百个木偶戏的优势,保持木偶戏的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当代艺术的文化内涵,横向引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我们不仅要重视木偶戏表演艺术的主体性,更要把握木偶戏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创新,使木偶艺术得以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参考资料

1. 木偶戏百科
2. 木偶的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已盛行几千年!
3. 历史悠久,遍及全国的木偶戏,种类多少种!
4. 感谢时代,不负昭华,愿做一个木偶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秦峰
5. 厦门布袋戏、闽南皮影戏传承人庄晏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