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学资讯

新华社:教育部统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进入课程教材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报道,8月24日,教育部召开首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载体。此次教育部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研究制定的系列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指南和指导纲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

01新闻现场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报告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教材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培“根”就要打好中国底色,铸“魂”就是要植入红色基因,使学生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在选题、选材方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以突出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义重大的主题为重点,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等。

一系列文件发布的背后,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课程教材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事权的必然要求,是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课程教材建设水平的本质要求。”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回答道。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严控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并且要求延长中小学下午放学时间,预计每天增加两个半小时左右用于课后服务。

在“双减”大背景下,此次教育部统筹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是否会增加师生负担?

对此,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回应称,这些主题教育不是增加知识点的记忆,而是强化素养教育;此外内容更加系统化、克服碎片化,是有利于减负的。

“什么叫 有意义?就是对学生成人成才有帮助;

什么叫有成效?就是学的东西不是简单应付考试,而是对学生一辈子都有用,也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申继亮称。

此外,设计这些主题进课程教材的时候,还强调了育人方式的改革,不是简单地老师讲、学生听,而更多地强调育人方式的多样化,如考察、参观、调研、研讨、辩论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解决机械记忆、简单刷题等低效问题,既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又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光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这个不行。

02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新学期进校园

据北京日报24日报道,在新学期,一些中小学生的课表里将增加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这个新的选项。该课程体系是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专项研究》科研成果,由中小学传统文化数字资源研究与传播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联合打造。

课程体系包括传统哲学、民族文化与艺术、历史文化研修、中医启蒙四大模块。

其中,传统哲学模块分为“首孝悌”“做君子”“重民本”等主题;民族文化与艺术模块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气、茶文化等多个主题;中医启蒙涵盖中医理论、藏象经络等多方面内容;历史文化则注重对各朝代文化、艺术、民俗的广泛研究。

课题组根据不同年级的认知程度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学校可自由选择内容和课时,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的分别是四大模块下的“首孝悌”、“中国传统节日”、“上古神话”和“医学三字经”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 内页

此外,课题组还为中小学传统文化创新课程服务,提供 教育科研理论指导、标准化教材体系、多媒体数字资源云平台服务、综合实践专业教师培养、汉学堂综合实践融媒体教室 等多种服务,打造中小学提供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完整体系。

今年8月17日,北京市举行双减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学期将重点落实“双减”文件中的关键举措和改革突破,提出要从校内和校外双向发力。

具体来讲,就是强化学校育人主体,提高校内课后服务水平;同时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提供“菜单式”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类课程。

总之,要吸引学生回归课堂、回归校园,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特长。

据北京晚报报道,近日发布的中小学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作为“双减”文件颁布后的首个具有实验性质的创新课程体系,主要针对中小学统筹课内、课外两个时段,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以综合实践课程的形式,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学实验。

课题组负责人张健介绍,目前该课程体系的实验区正在申报中,获批后,实验区学校将在新学期学习这些新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 内页

实施时,学校可自由选择内容和时间,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分成主题研究小组,通过教学主题分解、研究目标确认、阅读资料收集、研究内容探究、小组合作性学习与讨论、研究结论论证与展示等多个环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创新实践,革新传统文化学习模式和传承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

03传统文化创新课程服务体系已完成构建

为了积极促进中小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希望能在系统回顾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中小学立德树人要求、课程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遴选传统文化优质数字资源与技术装备,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扩大传播的影响力,增强育人功能,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数字资源研究传播中心”。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伟、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信息中心处长张又伟、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院长张健共同为中心揭牌。

中心将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己任,通过建立基于区块链和云技术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为一线学校提供系统的教育理论研究、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多媒体辅助资源、专业师资培训、教学创新展示五大支持体系。

此次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实验,有望成为各地中小学第二课堂的首选资源,让孩子们在中华文化和高雅艺术的熏陶下,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高尚品格。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