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学资讯

回顾 | “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学术论坛综述

2021年1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创计划——“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学术论坛于线上成功举办。除了主讲人与入围论文作者如期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陈明老师、首都师范大学的盛珂老师作为点评专家与会,项目组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俊老师,以及文学院教授刘国民老师出席论坛并致辞。

刘国民老师的致辞为论坛揭开序幕。刘国民老师首先向出席会议的盛珂老师、陈明老师、李俊老师,以及与会的各高校同学表示感谢,并指出,“在新的语境中对儒家进行阐释是创新的,通古今之变的。不仅要看到其思想内涵,还要结合当下的政治经济,研究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儒家文化普遍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抑制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对满足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填补法理世界留下的精神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刘国民老师预祝会议圆满完成。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叶晴同学做了题为《朱熹读书法的诠释学意义——试论其对中国经典诠释和哲学建构的启发》的报告。她基于当前中西思想交汇的背景,以及中国哲学建构的困境,详细阐述了朱熹对经典的诠释实践以及方法论,认为朱熹读书法能够为儒家经典诠释与儒家哲学建构提供前瞻性的致思路径。

针对叶晴同学的报告,盛珂老师以及陈明老师高度赞扬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广阔的理论视野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同时两位老师也给叶同学提出建议,希望她在行文当中能够注意朱子强调的“理”的本体维度以及朱子理论的内在张力问题。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宋嘉清同学做了题为《“民间儒学”概念辩证与现代阐释》的报告。她对“民间儒学”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从儒学的范围来讨论“民”与“民间”的内涵,以及民间与儒学的关系,厘清了“民间儒学”的概念和特征,阐明了民间儒学的现代内涵。

报告之后,陈明老师与盛珂老师肯定了宋同学文章中体现出的现实关怀,同时也指出宋同学的文章中对于墨家学派、“士”的理解以及儒学在民间存在的状态和理论指向还有待深入的辨析。

来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韩博韬同学做了题为《自律与智慧之源:中国儒家‘听文化’研究》的报告。他梳理了古代典籍中涉及到“听”的文献,认为“听文化”具有双重的历史效果,一是构造权威,二是引起争鸣。又对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加以整理,认为中古儒家选材从“综合考察”到“试卷定音”是一大转变,并给科举人带来了听说系统的困难和问题。此后主讲人通过自身丰富的个体经验和生活实践将思维发散到了“乐学”和哲学教育等方面。

最后韩同学回到“自律和智慧之源”的主题,认为自律是人在面对外在复杂信息时,进行内在情志、有情感和智力、情志、秩序合理化调整的道德实践。提出繁体“聖”字有耳有口,还有王,所以应当理解为智慧,又基于认为繁体“聽”字里面是有“目”,认为“听”能够带来“看”的效果,“听”能够直接影响哲学,指出应该让学生进行哲学思维训练,提高思辨能力。

盛珂老师和陈明老师对韩同学选题的新颖度表示肯定,同时希望他能够提高论述的逻辑性以及论述和主题的紧密性。两位老师希望韩同学尽可能把鲜活的生活经验、充沛的现实关怀和个体丰富感受学术化,同时也建议韩同学能够多多了解理论更迭背后的社会现实原因,避免将西方的理论框架直接照搬到中国学术思想史中。

来自中山大学的孙忠厚同学做了题为《牟宗三的‘孔子践仁知天’说及其方法论意义》的报告,论文围绕牟宗三先生对孔子的理解,从道统、仁道与经典三个角度审视牟先生的“孔子践仁知天”说。他认为牟先生采用综合超越、古今结合的方式了解孔子。一方面继承了古典道统观,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康德哲学的思想,代表了新儒家在认识孔子问题上做出的理论贡献。孙同学还从评述“践仁知天”说引发的争议出发,阐明牟先生“践仁知天”说的方法论意义,认为牟先生“理性之了解”的研究取向,对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具有重要的启示。

孙同学发言之后盛珂老师对其论文进行点评,盛老师认为孙同学的文章具有比较鲜明的问题意识,随后,盛老师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儒家所谓“道统”的内涵,以及牟先生阐释孔子的方法,陈明老师则针对儒家在现代的定位以及现代转型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论坛最后一部分是提问与讨论环节。在本环节,提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其一,与会同学对主讲人的主题发言进行提问;其二,与会同学提出“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相关问题。提问环节形成了三大议题,首先是民间儒学与“愚民”争议;其次是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如何保证其有创造性而又避免“过度阐释”;最后是儒家文化如何应用于以法律为代表的当代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针对讨论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主讲人、与会同学、与会专家之间展开了探讨与对话。

论坛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俊老师致闭幕词。李俊老师表达了对与会同学、与会专家的感谢,以及对论坛成功举办的祝贺。李俊老师指出同学们对学术的兴趣,对儒家认真的、深入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观察与关注,本身就是对儒家精神的一种实践。同学们精彩、激烈的发言,表现出对于学术和现实的饱满热情。最后,李俊老师表示,希望以后能够继续举办相关活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讨论学术的同时,我们也在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德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