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行裕农通杯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背景下,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雅漾山语”实践团队深入温州市鹿城区雅漾村,围绕“非遗传承”主题开展专项调研与创意实践,探索青年如何以创意表达激活乡土技艺,实现“文化记忆”与“产业活力”的双向生长。
雅漾村历史悠久,拥有温州草编、龙灯制作等传统非遗技艺。然而,调研发现,这些技艺面临人才断层、展示缺乏、年轻人认知度不高等困境。为此,团队以“非遗+青年表达”为核心,构建“调研——体验——共创”三步走机制,着力打通非遗文化“看得见、能参与、可转化”的闭环路径。
在调研过程中,“雅漾山语”团队拜访了雅漾村龙灯制作老艺人张师傅,深入了解龙灯制作工序与背后故事,并策划开展了“扎一只我的龙头灯”体验工坊,吸引了数十位青少年与亲子家庭参与,通过动手实践亲近非遗,理解非遗。参与者纷纷表示,“第一次自己做龙灯,感觉手里的纸和竹篾里有一种传承在流动。”

此外,团队结合温州草编传统图样,设计“非遗手作盲盒”,将草编与香包、挂件、刺绣小件相结合,赋予技艺文创生命力。产品在村口试点摊位小范围试销,获得游客积极反馈,未来有望对接电商平台,实现“非遗小手作”的青年化再传播。
为了推动非遗文化持续发展,团队建议建立“青年+非遗”共建机制:一是依托学校资源开设“乡村非遗暑期营”吸引返乡大学生参与记录与再创作;二是联动曲艺团、设计系资源,为非遗技艺提供品牌视觉与传播内容支持;三是以“节庆+市集”形式拓展非遗产品展示销售渠道,使传统节日更具当代表达。
本次调研实践作为“建行裕农通杯”创意大赛的实践环节,既是一次文化寻根,也是一场青年与乡土之间的双向奔赴。“雅漾山语”团队表示,将在后续整理调研成果、完善创意策划方案的基础上,继续与雅漾村保持联系,助力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化与文化自信的乡村表达。
学校:宁波大学
项目名称:雅漾山语 青研志
团队名称:宁波大学雅漾山语小分队
指导老师:鄢方卫
团队负责人:高天歌
团队成员:李欣怡、葛芮绮、吴怡洁、李雅妮、钟怡、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