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培训

陶艺培训--点击了解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学资讯

探沂水红色根脉,寻民俗非遗星火

2025年8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乡韵寻根,教兴中华”实践队队员来到沂蒙大地。实践队员们攥紧胸前印着“传承”二字的徽章,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根脉的探寻之心,踏入沂水博物馆,一场触摸乡土文脉的实践之旅就此启程。

“革命星火” 展区介绍了辛亥革命的思想浪潮为沂水带来民主曙光,五四运动的惊雷,又让马克思主义火种在这片土地悄然播撒。随着讲解深入,沂水党组织从无到有、在艰难中发展壮大的历程,通过泛黄的文件、珍贵的照片逐步明晰。队员们驻足 “沂水革命先驱” 展板前,凝视周瑞麟等先辈的面容,他们为传播新思想、投身革命事业,不惧牺牲的故事,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信仰的滚烫温度,仿佛能看见先辈们在黑暗中举着理想火炬,坚定前行的身影 。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了解沂水革命先驱相关信息

移步 “奋起抗战” 篇章,沂水人民的英勇抗日画卷在眼前展开。组建武装时的热血激昂,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艰辛不易,都透过史料鲜活呈现。看着 “沂水暴动” 中勇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还原,听着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战斗的壮烈过往,队员们从对历史事件的陌生,逐渐被先辈们同仇敌忾、宁死不屈的精神震撼。那一场场战斗、一个个牺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先辈们用热血书写的家国担当,让大家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了更深切的共情,仿佛能感受到战火纷飞中,沂水人民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

随后,实践队员又踏入沂水非遗民俗展区,开启文化探寻新旅程。“非遗概览” 板块,沂水非遗的丰富版图徐徐铺陈。省级非遗高桥手绣,以细腻针法勾勒生活美好;市级非遗跑马灯,用热闹表演传递民俗温度。全县 193 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如散落民间的璀璨明珠,串联起沂水的文化脉络。队员们驻足展板前,细细端详高桥手绣的精美纹样,聆听跑马灯背后的传说,深切体会到沂水非遗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内涵 。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了解沂水非遗民俗项目

“民俗风情” 展区,节气民俗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二月二 “打囤”,村民们早起扫院、画囤、放粮,祈愿五谷丰登的画面,透过照片传递出对生活的质朴热爱;六月六 “晒龙衣”,传承着古老传说,承载着沂水人民对平安顺遂的期盼。这些扎根泥土的民俗,从队员们初遇时的好奇,到深入了解后,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与文化基因。看着村民在院中认真 “打囤” 的场景,听着讲解员讲述晒龙衣习俗的传承,一种对民俗文化的共情在队员们心中悄然生长,仿佛能触摸到先辈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温度 。

传统技艺与特色小吃区域,更是让队员们惊叹连连。马站表皮画,以毛皮为笔,拼贴出栩栩如生的山水、人物,将自然与艺术巧妙融合;沂蒙黑陶,在土与火的交融中,孕育出古朴而精致的艺术作品,尽显匠心。特色小吃丰糕、煎饼,带着地域独特风味,咬一口,满是沂水的乡土记忆。实践队员从最初的惊叹,转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索。先辈们守护革命信仰、匠人们坚守非遗技艺,都秉持着 “守根脉,传精神” 的执着,这种坚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大家对非遗传承的认知,也让大家明白,文化传承需要的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接力 。

参观接近尾声,队员们站在展区中央,回望沂水革命历史与非遗民俗的轨迹。革命历史是沂水的精神脊梁,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非遗民俗是文化血肉,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智慧与热爱。二者共同绘就沂水地域发展的精神底色,让这片土地既有红色的厚重,又有文化的灵动。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无论是红色基因还是非遗民俗,都不该在时光中被埋没,传承之路需要代代接力 。

在当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传承沂水红色文化与非遗民俗,意义尤为深远。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传承它,能让青年一代明晰家国担当,在历史滋养中坚定理想信念;非遗民俗是地域文化之魂,守护它,可让大家留住身份认同,感受文化独特魅力。

实践队员们决心以青春之力,成为传承的桥梁,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通过宣讲、文创 “活” 在当下;守护非遗技艺,让民俗文化借研学、创新 “火” 向未来。愿以点滴行动,续写沂水文化传承新篇,让红色根脉愈发坚韧,让非遗星火持续闪耀,如同先辈们守护信仰与技艺那般,守好沂水的文化根脉,让革命与民俗的火焰,在新时代永续燃烧,照亮更多人前行的方向。(通讯员 张莹莹)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