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培训

陶艺培训--点击了解详情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学资讯

寻艾灸遗韵,传文化薪火

为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脉络,2025年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乡韵寻根,教兴中华”实践队队员王钰坤走进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艾灸体验馆,实地考察文登艾灸非遗文化,并亲手参与核心制作流程,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艾灸体验馆

在体验馆内,馆长向实践队员介绍了文登艾灸的特色基础工艺。工坊中成捆陈放三年以上的胶东“大叶艾”散发着浓郁香气。传承人强调,新鲜艾草必须经过充分的晾晒和至少三年的陈放,才能褪去青涩,使药性变得温和醇厚,这是保障艾灸功效的关键环节。

为使实践队员获得真切认知,传承人指导实践队员亲手制作艾草棒。这一过程包含多个技术环节,首先是研磨艾粉,实践队员在传承人“力道匀、转速稳”的指导下操作传统石磨。初始阶段因力道与转速控制不佳,磨出的艾粉较为粗糙。经过观察传承人示范和反复调整,她逐渐掌握了匀速推动磨盘的技巧,成功研磨出符合要求的细腻艾粉。

图为实践队员在传承人的指导下研磨艾粉

接着是精细筛分,馆长指出筛粉环节“最考验耐心”。实践队员使用细密筛网,通过手腕匀速、轻缓地晃动,让细粉透过网眼落入容器,同时将杂质有效阻隔在上方,确保艾粉的纯净度,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药效。

最后是卷制艾草棒,这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传承人现场演示:将桑皮纸完全铺平,均匀撒上适量艾粉,随后精准控制角度和力度卷折,并捏紧压实。实践队员在操作中面临纸张易松动、艾粉分布不均匀的难题。经过多次尝试调整铺粉量和卷制手法,实践队员最终成功卷制完成第一根结构紧实、艾粉分布均匀的手工艾草棒。馆长说明,卷制的松紧度和艾粉的均匀度是防止使用过程中脱落和受热不均导致烫伤的关键。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体验卷制艾草棒

考察期间,实践队员了解到文登艾灸在坚守传统核心工艺的同时,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当地已成功开发出艾灸贴、艾灸精油、艾灸香囊等一系列产品。这些新产品保留了艾灸的传统养生功效,但使用方式更为便捷,形态更加多样,有效适应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需求,拓宽了艾灸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期待更多年轻人能亲身接触、体验并参与到像艾灸这样的非遗文化的探寻与传承中来。”馆长的话道出了非遗传承人的共同期盼。此次实践让队员深刻体会到,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坚守传统,更在于与时代同行,而年轻人的参与正是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的关键。(通讯员 王钰坤)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