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历史书,书中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内容:
《南齐书》包含:帝纪八卷,除追叙萧道成在刘宋末年的政治活动外,主要记萧齐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间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刘宋,有的起于萧齐立国,断限比较明显。传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记少数民族地区史事的,而以《魏虏传》记北魏史事,这在性质上同《宋书·索虏传》是一样的。序录一卷,刘知几都不曾见到,说明它佚之甚早,故全书今存五十九卷。上面讲到,萧子显既是萧齐皇朝的宗室,又是萧梁皇朝的宠臣,所以他撰《南齐书》一方面要为萧道成避讳,一方面又要替萧衍掩饰。例如他写宋、齐之际的历史,就不能直接写萧道成的篡夺之事,只能闪烁其词,微露痕迹;他写齐、梁之际的历史,则用很多篇幅揭露齐主恶迹,以衬托萧衍代齐的合理。这是他作为齐之子孙、梁之臣子的“苦心”,也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局限性。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代表性主要名句:
编草结庵,不违凉暑。——《南齐书·列传·卷四十》
希世之宝,违时则贱。——《南齐书·列传·卷三十六》
破山之雷,不发聋失之耳;朗夜之辉,不开朦叟之目。——《南齐书·刘祥传》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壬敬则传》。
代表性典出成语:
卖儿贴妇
“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南齐书·良政传·虞愿》
蝉腹龟肠
“蝉腹龟肠,为日已久,饥虎能吓,人遽与肉;饥麟不噬,谁为落毛?”——《南齐书·王僧虔传》
出手得卢
“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南齐书·张瓌传》
慈悲为本
“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南齐书·高逸传论》
摧坚陷阵
“随世祖起义,摧坚陷阵,膂力过人,所经村邑,恣行暴害。”——《南齐书·桓康传》
红日三竿
“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南齐书·天文志上》
寄人篱下
“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南齐书·张融传》
量体裁衣
“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南齐书·张融传》
岂有此理
“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南齐书·虞悰传》
影响与价值:
《南齐书》中的一些文化史记载颇有价值。萧子显为科学家祖冲之立传,在传中记录了他创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的过程和机械特点。又在传中全文引用祖冲之的《上大明历表》,详细向世人介绍了创大明历的指导思想和大明历的具体特点,为人们研究科技史留下了珍贵资料。萧子显用很多篇幅对佛教进行宣传,对佛教传入中国及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过程作了介绍,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有一些用处的。
《南齐书》的论赞在形式上模仿范晔的《后汉书》,在思想见识上,则相差甚远。当然萧子显作为一个史学家,对于历史和现实问题,还是有一些独到看法的,这在《南齐书》的论赞中有所反映。他对东昏侯萧宝卷推行暴政、恣意杀戮和奢侈淫欲,导致南齐政权灭亡的历史教训有个人独到见解,也对于帝王之子从小养尊处优、脱离社会,造成孤陋寡闻、无德无能的严重后果,有很清楚的认识,并在书中作了较好的分析,这些对于统治阶层应是有所教益的。
萧子显在宣传神学迷信方面,与沈约是一脉相承的。齐梁之际佛教兴盛,萧子显迎合当时的统治者口味,在书中极力鼓吹佛法的力量。从《后汉纪》《宋书》到《南齐书》对佛教宣传的不断升格,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佛教势力从魏晋到南朝不断发展,并取得国教地位的历史过程。佛教势力的扩展,真切反映了统治者自身的腐朽和没落。
与《宋书》一样,《南齐书》中也存在着大量歪曲史实之处。萧子显是南齐宗室,他在为其祖父写的《高帝本纪》和为父亲萧嶷写的《豫章文献王传》中,都极力进行褒美虚夸,文中不惜使用上万字的篇幅,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百般夸饰其功绩,而对篡权夺位之类丑行,则千方百计曲笔讳饰,淹没其迹。对于其他人物,书中也经常按当时的利害得失,决定对其的取舍与夺。史德的亏缺影响了《南齐书》的撰著质量。
主要版本:
现存《南齐书》的最早版本是宋代刊印的号称“眉山七史”的蜀刻大字本。明代有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等。清代有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同文书局本、图书集成铅字排印本等。民国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蜀大字本、开明书店《二十五史》本等版本。其最佳版本是1972 年出版的中华书局点校本。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明代的南、北监本、汲古阁本,清代的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另外还参校了《宋书》中的志以及《南史》《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等书的有关部分,同时还广泛汲取了前人的校勘成果,采用了周星治、张元济、张森楷的三种《南齐书校勘记》稿本和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等书。点校本由著名史学家王仲荦点校,宋云彬编辑整理。
名家评书:
赵翼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
顾炎武:“于序事中寓论断。”
参考链接:
1. 南齐书百度百科 2. 南齐书全文 3. 出自《南齐书》的成语 4. 《南齐书》说略 | 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