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学资讯

推进“两创”要坚持问题导向

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形成了深入推进的战略态势。但是也应看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也为我们从实际出发,直面并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需要着重关注逻辑、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

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逻辑始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持续推进,首先要解决好如何正确对待本来与未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进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时代条件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按照时代的特点要求和时代新进步新进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本来与未来、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面临新的考验。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现实需求,直面本来与未来、继承与创新关系认识的偏差,明确坚持什么方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本着什么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才能遵循正确的逻辑轨道。

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以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直接动力和现实需求。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绵延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对其开展扎实的学理研究,深入阐释其学理内涵,以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价值理念等,研究阐释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内涵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用什么等理论问题,以使其与现实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融合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要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结合时代需求,回应时代课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激活生命力,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最终在实践中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的一系列历史定位深刻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强大实践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即将其潜在的实践力实现现实转化的正确路径。在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新时代社会生活,思考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哪些重要着力点、如何保障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新时代社会生活、有哪些可行的“两创”路径等关键问题。实践问题作为“两创”“靶向标”,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实践导向,进而精准施策,有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机和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还需要明确克服两种倾向。一方面要防范问题主义倾向。一是不能科学分析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需要科学分析问题,抓住关键问题或问题的关键,分清问题的主次轻重,否则就会深陷问题的泥淖难以自拔,也就无法把握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目标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效性更无从谈起。二是不能正视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的最终落脚点是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对问题采取正视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不能正视研究问题,往往对问题疏于思考,或采取畏难情绪,过分强调问题的难度,对问题久拖不决,更有甚者反而将问题存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推进不力的“挡箭牌”。另一方面要克服问题机械主义倾向。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容易落入问题机械主义的窠臼,也就是说以普适性问题为导向,不加区别地简单套用。唯物辩证法指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仅以普适性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模式,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诸如某些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显著地域差别。忽视问题个性化存在,往往使问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缺乏问题针对性会影响“两创”的理论创新,更谈不上“两创”有效的实践效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不排除普适性问题的导向,但是也不能以固化思维简单套用普适性问题导向,需要将问题的普适性和差异性相互结合,以此为导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最优良的方法论传统和最鲜明的方法论特征。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牢牢树立问题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建构“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两创”逻辑链条,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理论创新,实现“两创”实践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