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儒学百科

有若生平概述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后学尊称其为“有子”,春秋末年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18年(一说生于公元前508年),小孔子三十三岁,卒于何年不详。有若是孔子中年之后所收的弟子,勤奋好学,勤问善思,注重孝悌修养,主张礼义兼修,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一提及有若,人们首先会想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记载的“状似孔子”,意即有若的外貌与孔子极其相似,所以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把有若“共立为师”,以慰藉大家的追念恩师之情。此说一出,影响深远,似乎有若只是外貌酷似乃师,才被同门当作“替身”来参拜的。这其实是个绝大的误会。事实上,有若无论从思想还是行为方面都最接近孔子,对儒家思想还有许多创造性阐发,实为孔子之后儒家的重要人物。《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说,有若“为人强记,好古道也”,准确地道出了有若与孔子思想上的关系。

有若对孔子思想不仅理解深刻,还阐发出了许多新观点。只要翻开《论语》一书即可发现,有若的言论在书中占据了很大分量。如有若曾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意思是在推行礼制时,既要贯彻“和”的精神,还要以“礼”为准绳,不能只是为“和”而“和”。这一思想与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又如,他还说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钦。”(《学而》)就是说,君子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就应该抓住 孝悌这一根本,由此就既不会犯上,亦不会作乱。这和孔子“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的思想亦是一脉相承的。又如,有若还曾明言:“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 这是对儒家信、义、恭、礼、亲等问题的再阐释,与孔子“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思想是高度接近的。再如,针对哀公要额外收税的动议,有若明确主张恢复什一税,并且明言:“百姓足, 君敦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有若的这种“藏富于民”的思想,与孔子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以及反对季氏改革“田税”制度以肥己的思想也是完全一致的。

由此可见,有若思想是最接近于孔子的。有人可能会说,今本《论语》是由曾参、有若之门人最终编成的,其中载有许多有若的言论不足为奇。但是,如果其思想与孔子相悖,如果不是对孔子思想的接续性阐发,是不可能借助《论语》而流传至今的。事实上,有若不仅在很多问题上与孔子观点一脉相承,而且有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如《礼记·檀弓上》记载,曾参认为,孔子对于丧葬的主张是“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若听罢却说:老师的主张绝不会是这样,君子不会如此不仁义、不厚道。曾参说:这是我亲耳听老师说的。有若说:你肯定是听错了,老师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后来子游出来说,老师的确这样说过,但那是有特定对象的,是针对司马桓魋之类奢靡的当权者而 说出的气话,绝不是希望所有人都如此,并且明言:“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可见,有若对于孔子思想把握得非常准确。

有若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理解,源于他对孔子的形影追随,也源于他对孔子的高度尊敬。有若曾言:“麒麟之于走善,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 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这是有若以慷慨之词对孔子表达的感念之情,是发自内心的颂扬。正因如此崇拜,有若也就处处以孔子为榜样,时时揣摩孔子的思想,例如,孔子终生好学、学而不厌,有若就“恶卧而粹掌,可谓能自忍矣”,意思是,为了能够刻苦学习,有若就准备了火堆来烫手(“焠掌” ),以骤赶睡意、珍惜光阴。“恶卧焠掌”由此也传为佳话,堪与“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相媲美,成为古人好学的经典故事。

总之,对于孔子的思想,有若既能准确理解又有精彩阐发,尤其是“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阐释性表达,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而对孔子“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的赞颂,不仅能折射出孔子“万世师表”的无上风采,而且这一语句业已化作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经典隽永,流芳至今。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