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朱熹”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的史学观(三)

作者:马玉山 其三,按照儒学的言训,着力宣传克己复礼的修身养性原则,使史学成为人们尊德养性、修己治人的学问,从而来辅助经学。朱子反对以成败论是非,从而也就反对史学宣扬功利主义,而主...

略论朱熹”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的史学观(二)

作者:马玉山 上引诸条,都言史之"义理",而又反复强调"义理"之"纯"。那么义理的涵义是什么?它能否作为"大伦理"的代名词呢? 如果从朱子批评五通的一段话来看,所谓"义理",似乎即...

略论朱熹”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的史学观(一)

作者:马玉山 朱子有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这是朱子史学批评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是他修史的一条重要的思想指导原则。他的《资治通鉴纲目》及《名臣言行录》,恰是这个思...

试论朱熹的养生之理(三)

作者:徐学仁 他常年患脚气病(曾有医生诊断为风气,也就是风湿引起的关节炎)。为通血脉,缓解疼痛,他学习按摩,常年不懈。他每晚临睡前按摩脚心,冬夜常以跏趺暖身。晚年时多病,身体衰极,...

试论朱熹的养生之理(二)

作者:徐学仁 三、动静结合,清心寡欲,养心以健身 朱熹好静,专心致志于讲学著述,看轻功名利禄。心静为养生之本。他说:"果能专一则静,静则明,明则自无遮蔽;既无遮蔽,须自有舒泰宽展处...

试论朱熹的养生之理(一)

作者:徐学仁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其道德事功为后世所称颂。朱熹也深晓养生之理,在其养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虽然没有养生学专著,但其养生思想却散见于他的著作中,几乎涉及现代养...

朱熹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作者:李锦全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有糟粕也有精华。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空谈心性,这些年来颇受批评。但朱熹的思想中,亦有适应新时期的道德需要的,如正己正人的道德修养和德才兼...

“黄”与“河”是“黄河”文化的源头

作者:开封  韩鹏 “黄河”在华夏民族中的历史文化地位,已被提升到华夏民族“母亲河”的崇高程度,且具有华夏民族产生地的重要地理定位。但是,如何理解“黄河”一词的深刻含义,以及与华夏...

朱熹土地所有权思想简论(三)

作者:徐公喜 《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买卖由己,是自专地也",因而"宜以口数占田,为立科限,民得耕种,不得买卖",...

朱熹土地所有权思想简论(二)

作者:徐公喜 此欲行仁政者之所以必从此始。而暴君污吏,则必欲慢而废之也。有以正之,则分田制禄,可不劳而定矣。"朱熹经界之法主要包括打量、图账、均产、计产、废寺田产及官吏用心之法,其...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