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我谓昆仑在中原(二)

作者:开封·韩鹏

(接前文)

(四)道教昆仑山与佛教须弥山文化本源。

神话中的开封昆仑山,充满了古人对天界的丰富想象力,许多神话叙事始终与西王母相联系。明代易学家孙瑴在《古微书·卷三十二》中论昆仑山“金台”时说:“昔西王母告周穆王,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平,去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面,方广万里,形如偃盖,上有金台。”[10]说明西王母和道家老子、列御寇、庄子居住或周游的开封“昆仑山”,又称“金台”。

开封鼓楼街至今仍有“大金台”的古字号住宿地流传,正像昆仑山“五城十二楼”形状的开封“樊楼”一样,都是传承昆仑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据西晋著名学者王嘉《拾遗记·卷十·昆仑山》记载:“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昆仑山者,西方曰须弥山,对七星(北斗)之下,出碧海之中。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11]说明昆仑山也称“昆陵”,即“昆吾”,本意是指天地的中央、四海环绕的核心、阴阳四象会合之地,与中国化佛教中的圣地“须弥山”同地同义,而开封正是中国化佛教的发源地。公元291年的西晋时期,中国第一部汉字化的佛经《放光般若经》在开封夷门山水南寺(今开封铁塔公园)诞生。

早在汉魏时期,人们想象中的昆仑山,就已经影响到了西来佛教须弥山文化之中。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杨筠松在《撼龙经》中认为:“须弥山(昆仑山)是天山地骨,中镇天心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支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脉。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辅陷杳冥”。[12]说明“须弥山”与“中镇天心”的“崆峒”山、昆仑山,同是天地中央的观点相一致。

据公元413年(后秦弘始十五年)翻译成汉文的佛经《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13]记载,须弥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这种描述,与道教赋予西王母统领的昆仑山之地具有一样的地理地貌,说明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道教文化的基本元素。

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一》记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即增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14]汉代侍讲禁中桓驎《西王母传》也记载: 昆仑山“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15]“瑶台”地名文化,至今仍在开封尉氏古蔡河岸边的蔡庄镇“瑶台村”流传。说明昆仑山与须弥山上的“宝墙”、“玉楼”、“栏楯”、“琼华”等相貌类同,均为上、中、下三级。

(五)西王母“墉城”为西周“舂山”、汉代张良祖地。

汉魏时期,人们对西王母居住的宫阙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据唐代著名道学家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一·金母元君》记载: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龟山之舂山。昆仑玄圃,阆风之苑”。[16]文中“龟山”、“舂山”、“玄圃”,就是西王母曾居住昆仑山西北部的“墉城”之地,也是上古时期“河图洛书”之“洛”地和“龙图龟书”之“龟”地。

在太极先天八卦文化中,“河图”、“龙图”为阳文,出自昆仑山南部、太阳、午、朱雀的河阳方位;“洛书”、“龟书”为阴文,出自昆仑山北部、太阴、子、玄武的洛阴方位。由此,否定了洛阳南洛水、北河水背离伏羲“河图洛书”历法文化的伪说。昆仑山西北部的西王母“墉城”,应在太阴、洛阴方位,也是古水“阴沟”的发源地。

西周时期,周穆王曾巡守于以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会见西王母、打击东夷人。他在自己先祖、夏代后稷的“燕然之山”(古燕国,今河南延津西南)祭祀河神、获取河图,照图索取宝马、玉石等中原宝物。

据编撰于魏国大梁(今开封)的《穆天子传·卷一》记载:“癸丑,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满,示女舂山之宝,诏女昆仑□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宝”。《穆天子传·卷二》又记载:“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穆天子传·卷三》还记载:“乙丑,天子觞西王毋于瑶池之上。西王毋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䧙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毋之山。”[17]

文中“弇山”,也称“燕山”、“兖山”、“奄山”、“崦嵫山”、“燕然山”,在开封昆仑山西北,即中牟北部的原阳、延津方位。据河南《长垣县志·第二卷大事》记载:“奄——仲冬、月奄, 即农历十一月。”[18]而“农历十一月”的“奄”,在古代历法中也是太极八卦的“西北”部方位。

据南朝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程庄镇江集村)人江淹 《丹砂可学赋》记载:“左昆吾之炎景,右崦嵫之卿云。”[19]“左昆吾”,是指昆吾(仑)山在“崦嵫山”的东方;“右崦嵫”,是指崦嵫山在昆吾(仑)山的西方。古“崦嵫山”,也称“弇山”、“弇州”、“兖州”。

据西汉经学家刘向《淮南子·坠形训》记载:“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20]上古时期的“九州”,就是昆仑山之地;“弇州”,即“兖州”,在西周时期黄河与济水之间的“卫国”之地。

战国时期的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东)人、道学家列御寇《列子·黄帝》也认为:“华胥氏之国在兖州之西,台州之北。”[21]“兖州之西,台州之北”,大致就在列御寇家乡“圃田”,即昆仑山北部的古“兖州”,商周时期的“鄘国”、“卫国”、“台上”结合地带,战国时期曾属于魏国大梁。

在先秦古籍《山海经·大荒经》中,把西方神“弇兹”,读作“崦嵫”,二者同音异写,实为一也。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22]上古时期的“西海”,应指郑州东部的圃田泽;“弇兹”、“崦嵫”合指开封昆仑山西方、或西北方,即圃田泽及北部一带。站在开封昆仑山方位来看,“弇兹”、“崦嵫”是太阳没落的地方。

 据唐朝名相房玄龄《晋书·卷八十六·张轨附张骏传》记载:“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昆仑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23]文中“珠玑”,是对开封昆仑山位于天象中枢北斗“七星”的形象表述,也是对开封昆仑山悬圃、玄池、逢泽之地盛产宝珠的文化传承。因此,古人认为开封昆仑山为“珠玑”之地。自开封南迁的客家人,认可宋代开封有“珠玑巷”,并将开封“珠玑”文化传承到了南方各地。

让人感到巧合地是,战国魏国大梁竹简《穆天子传》发掘于河南汲县魏襄王墓中。而汲县今为河南卫辉,古曾为魏国之地,正在西王母“奄”、“燕然”、“弇兹”、“崦嵫”、“墉城”方位。

在道教文化中,有所谓“九圣七真”道成之后朝拜“昆仑山”之说。北宋著名道学家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十四·西王母传》引汉代易学著作《尚书帝验期》记载:“王母之国,在西荒之野。昔茅盈,字叔申,王褒,字子登,张道陵,字辅汉。洎九圣七真,凡得道受书者,皆朝王母于昆陵之阙焉。”[24]文中“西荒”,是指《山海经》中的“大荒之西”的“奄”、“崦嵫”、“墉城”之地;“张道陵”,即张陵,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八世孙,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昆陵”,也即“昆仑山”,而“张陵”之“陵”,也具有“张陵”修道出师于昆仑山之意。

对此,北宋名相、文学家李昉《太平广记·卷六·张子房》引《仙传拾遗》记载:张良“其孙道陵得道,朝昆仑之夕,子房往焉。”[25]文中把道教圣人张良(子房)及八世孙张道陵的修道出师之地,与“王母之国”、“西荒之野”、“昆陵之阙”、“张良往”日居住地相提并论,并作为朝拜祭祀西王母的宫阙,与西周穆王会见西王母、“树之槐眉”的“弇山”、“弇兹”、“崦嵫”、“墉城”同在一地。

据《清河张氏宗谱》[26]所列张氏231派中,有接近200派的张氏都是直接或间接出自开封古陈留。张良之父张平居“廪延”,在今河南延津东北、古黄河南岸。“廪延”在春秋时期就已存在,公元1117年(宋政和七年)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今隶属于新乡,西距新乡市区37公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河水又东,右经滑台城北……城即故郑廪延邑也,下有延津。”历史上“廪延”地名也有迁徙,今新乡小店镇沙门村也为“廪延”遗址。战国时期,张良的先祖张孟谈与长子自“廪延”迁居韩国之地的“负亲肙山”,也称“负亲之丘”,就是新乡小店镇沙门村南约50里处的“负亲之丘”。                        

 据《延津县志》记载:“张良世居廪延负亲肙山,并在此丘建立宰相府,即天洲城”。[27]“天洲城”,也称“泰山天洲”。“泰山”,即古“太(一)山”、“昆仑山”的别称;“天洲城”在开封昆仑山西北之地,今为河南原阳县齐街乡留侯村,是张良的出生地。当地有“泰山天洲城”遗址、张良庙、张良母亲“韩国母”周夫人墓。

张良妻子因居住“泰山天洲城”,而被称作“泰山老母”。“泰山老母”也称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天仙玉女、泰山娘娘等,又是昆仑山高媒女娲、西王母的别称。而张良去世下葬之地,也在开封昆仑山东部、兰考三义寨乡白云山张良墓。这里是汉朝刘邦政权建立后,张良托病与商山四皓隐居的养生修道之地。这也是张良八世孙张道陵的得道后,朝拜昆仑山、西王母的主要原因。

昆仑山文化传承深厚而丰富,在此仅能做一些简单论述。(待续)

以上文章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国学百科网意见,仅供学术探讨。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