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浅谈《禹贡》与顾颉刚先生

来源:《孔子文化》第20期

作者:丁凯强

一、《禹贡》及其研究状况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全文1189字,内涵丰富、行文条理、逻辑清晰。其主要涉及先秦时期全国的山川、河流、物产、贡赋等方面内容。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此文是虞夏时期的作品,为大禹治水后而作。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就曾大量引用了《禹贡》的内容。因《禹贡》成书较早,且记载的内容及其体例对后世的地理学撰述产生深远的影响,明代学者郑晓称其为“古今地理志之祖”。

自古以来,《禹贡》一篇就被学者所重视、所研究。《四库全书》的《日讲书经解义》中有言:“《尚书》一经,汉以来所聚讼者,莫过《洪范》之五行。宋以来所聚讼者,莫过于《禹贡》之山川。”《禹贡》自宋代始就被学者从《尚书》中抽取出来进行单独研究,并有不少优秀的研究著作传世。如毛晃的《禹贡指南》,是宋代研究《禹贡》一部较好的作品。其所绘制的《禹迹图》被李约瑟誉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地图”,图中所画的海岸线与现实较为相符且河流位置准确。《四库全书提要》曾评《禹贡指南》:“其书大抵引《尔雅》《周礼》《汉志》《水经注》《九域志》诸书,而旁引他说古今山水之原委,颇为简明。”又如研究《禹贡》之集大成者清人胡渭,其著作《禹贡锥指》力求明确历代变迁。这部书“历代义疏及方志舆图搜采阶遍,于九州分城山水脉络古今同义之故一讨论详明”.总的来说,古代学者对《禹贡》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字训请、经文注疏、相关地名的考证等方面,其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传统沿革地理学以内。另外,因时代局限,当时的学者大都固守司马还以来“考信于六艺”的观念,不敢对经书有所怀疑。因此,《禹贡》一文的写作年代及其作者直未被怀疑、考证过。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思想界又有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批判著作横空出世。在思想解放及外来学术观念的启发下,过去所笃信的《禹贡》的写作时间受到质疑,其实际的创作时间一度成为《禹贡》研究的重点。关于创作时代,当时的学者们分别提出了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汉代说等观点。于此同时,伴随着西方现代地理学的传入,《禹贡》的研究领域被进一步拓宽 ,研究思路逐渐由传统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过渡。在此期间,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禹贡》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促使《禹贡》研究成为当时“显学”。

二、顾颉刚与《禹贡》的“结缘”及研究成果

(一)顾颉刚与《禹贡》的结缘

顾颉刚先生早年从北大毕业,毕业第三年即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在中国史学界掀起“疑古”思潮。而《禹贡》地理研究正是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研究的拓展和延伸。为打破古史皆信史的神话,顾颉刚先生打算编写《帝系考》《王制考》《道统考》《经学考》。顾先生曾讲到:“为了预备作《王制考》,改开了”尚书研究”一课,一篇篇地教,借它作中心而去吸收别的方面的材料”。在1932 年9月9日编订的本年教学计划中,顾先生首次列出编《禹贡》讲义的目标,并于同年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开设“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的课程,专讲《禹贡》。在《尚 书通检》序中,顾先生写到:“我在燕京大学讲授‘尚书研究’功课,第一学期讲的便是《尚书》名篇的著作时代,其中如《尧典》、《禹贡》等箱,因出世时代太晚,所以用历史地理方面的材料去考订它,已经很够”。同时,顾先生在《》尚书研究第三期讲义序目》中又讲到:“《禹贡》之问题皆非可单独解决者,直当以全部古籍及全部地理书为之博稽而广核之”。可见,研究《禹贡》是顾先生古史辨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顾颉刚关于《禹贡》的研究成果

首先,基本解决《禹贡》文献注释的问题。因《禹贡》写作时间早,文章佶屈聱牙,且涉及不少地理知识及陌生的地名。过去学者多称(禹贡)难读,以致普遍专务文字训诂。顾颉刚先生作《禹贡<全文注释>》,注释《禹贡》文义,在广泛搜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基本解决了《禹贡》的注释问题。此文为后世学者引为经典,为进一步深人研究《禹贡》扫除了文字障碍。

其次,顾颉刚首创《禹贡》成书于战国说。建国后,他在《禹贡<全文注释>》一文中又明确提出:它是公元前三世纪前期的作品,较秦始皇统一的时代约早六十年。自顾先生提出《禹贡》成书于战国后,此说渐成学术界主流观点。顾先生以《禹贡》所记之“贡道”实属夫差所开之运河;将西周、战国时新开拓的疆士及当时的疆域范围与《禹贡》所记地域范围进行比较,及秦始皇统全国后所开拓的疆域在(《禹贡》一书中毫无反映等依据,论证其《禹贡》成书于战国说。

同时,顾颉刚先生对《禹贡》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禹贡》全篇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九州、导山导水、五服制等几方面内容,顾先生的研究皆有涉及。顾先生在《禹贡<全文注释>》中提出九州制并非真实制度,但《禹贡》对九州土壤、物产的记载却是科学的,并非幻想。关于导山导水部分,顾先生认为“《禹贡》作者对于长江之知识,成都而下,宜昌而上,殆甚渺茫”;他指出《禹贡》所描述的导河导江之事,是战国时实际发生过的;还对《禹贡》之朱圉、恒水之地名进行一番考察,提出新的见解。关于五服制,顾先生认为:“五服制是在西周时代实行过的,到战国而消…..五服制似假而真实,由真而化幻”。总之,顾先生的《禹贡》研究为后世提供了诸多启示。

三、创办禹贡学会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

顾先生的学生王钟翰先生曾回忆:“他(顾颉刚先生)研究《尚书·禹贡》,发现其中问题太多,这些问题几乎涉及中国古代全部地理,由此开始了历史地理研究。”时值日军侵华加剧,为激发国民守土爱国之意志,亦为推动古代地理研究,顾颉刚先生于1934年2月组织筹办禹贡学会,并于同年3月发刊《禹贡》半月刊,一般认为这是“历史地理”出版物在中国出现的标志。顾颉刚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也获得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禹贡学会于1934年2月筹办,至1937年北平沦陷而随后天折,其存在虽仅有三年多时间,但影响却深远巨大。禹贡学会的工作依其在《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发刊词》中的表述,约有五项:一是编撰中国地理沿革史,二是绘制精确合用地理沿革图,三是编成一部精确而详实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四是对每-代地理志进行整理, 五是将地理书籍中的各种文化史料辑录出来,作一番专题研究。据史念海先生讲,《禹贡》半月刊发刊至第三卷,开始装为合订本。当时对里面的文章进行过统计,计有春秋以上关于地理和民族的文章77篇,关于边疆的24篇,论内地各种族的5篇,论中外交通的13篇,论方志之学的11篇,论地图的12篇,共有221篇。所刊文章中包含不少沿革地理之外的其他文章,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转变和过渡。

顾颉刚先生不仅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而且培养了一批古代地理研究人才,奠定了笃实的研究精神。依照顾潮编著的《顾颉刚年谱》,顾先生在燕京大学开设“尚书研究”课程,听课学生有谭其骧陈懋恒、冯家升、叶国庆、赵澄、栾植新、班书阁、邓嗣禹等25人,北京大学的学生有张福庆、杨向奎等人。另有侯仁之、史念海等亦曾随顾颉刚先生学习过。这些学生后来基本成为禹贡学会的骨干成员和《禹贡》半月刊的基本撰述者。1961年,中国地理学会宣布正式成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历史地理学在学界正式被“体制化”,由谭其骧做首位主任。而对于笃实的研究作风,顾颉刚先生在《禹贡》半月刊《发刊词》中就已说过:“以前研究学问,总要承认几个权威者作他的信仰对象,在这种观念下,自然会得分门别户,成了许多家派。我们现在要彻底破除这种英雄思……希望能聚集若干肯作苦工的人,穷年累月去钻研,用平凡的力量、合作的精神来造成伟大的事业”。

可以讲,研究《尚书·禹贡》为顾颉刚先生后来从事古代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正是当年顾颉刚先生的辛勤培植,禹贡学会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为中国历史地理学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并最终发展为今天的一门显学打下了重要基础。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