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史部文献

《宋史》

《宋史》是纪传体断代史通史,属于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全书共496卷,约500万字。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主要内容: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代表性主要名句: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列传·卷八十六》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宋史·列传·卷九十七》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宋史·志·卷五十二》

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朕以天下为忧,岂直一 方耶?——《宋史·本纪·卷六》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宋史·列传·卷七十八》

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宋史·本纪·卷三》

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九》

治家者先修己,修己者先正心。——《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一》

欲寿国脉,必厚民生。——《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代表性典出成语: 

艰苦卓绝

“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宋史·邵雍传》“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史·杨时传》

不遗存长

“称奖人才,不遗寸长。”——《宋史·娄机传》

好高骛远

“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宋史·道学传一·程灏》

号令如山

“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宋史·岳飞传》

过目成诵

“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宋史·刘恕传》

影响与价值:

《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

史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

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主要版本:

元至正六年(1346年)杭州路刻印的至正本;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成化本(朱英在广州按元刻本的抄本刻印,后来的版本大都以此为底本):

明嘉靖南京国子监本(南监本):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北监本);

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本(殿本);

清光绪元年(1875年)浙江书局本(局本);

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百衲本(1958年缩印本个别卷帙有抽换)。由于百衲本是用至正本和明成化本配补影印而成,又同殿本作了对校,修补和改正了某些错字,是一个较好的版本。

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宋史》标点校勘本,是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同时吸收叶渭清《元椠宋史校记》和张元济《宋史校勘记》稿本的成果,参校了殿本和局本,是如今较好的版本。但中华书局校点本中亦有不少错误,故百衲本仍不可废。

参考链接:

1. 宋史(元代脱脱撰古籍)百度百科
2. 宋史全文
3. 出自于《宋史》的成语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