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内容的建构(二)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汪受宽

(接上文)

二、孔学“六经”

孔子整理出的六部文献,在西汉被立为经典,合称儒学“六经”。

《诗》,又称《诗经》,是前代诗歌的选集。本来周朝有采诗之官,负责从民间和宫廷、京畿搜集各种诗歌,以了解社情民意,改革政治。孔子周游列国搜集到三千多首古诗,加以整理,选取其中有利于礼义施行的三百零五首,编成了《诗》或称《诗三百篇》,汉代学者将其列为儒家六经之一,遂称为《诗经》。是上自西周初期(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前7世纪),共约五百年周人的作品。因表现体裁和音乐性质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种题材。《风》指国风,就是民间歌谣。风以隐喻含蓄的方法对百姓进行感化,对统治者进行劝诚。按其地区有周南、召南、邶、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宫廷和京畿一带的乐歌。周人称王畿为夏,“雅”与“夏”音同啊,通用,故名。雅分大、小雅,主要因时代不同和音调的变化而区别。大雅音调比较沉厚,小雅音调相对比较轻快。雅共105篇,主要用于贵族酬唱。《颂》是歌颂的意思,为宗庙祭祀时所用的乐章,旨在铺陈盛美,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从而激励后人。颂又分周、鲁、商颂,共40篇。周颂产生于西周前半期,鲁颂大约是纪元前7世纪鲁国的诗,商颂大约是纪元前八、七世纪宋国的诗,但追述了商朝盛世时的景况,可以取以证说商史。颂的音调节奏迟缓板滞,唱三叹。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就是,学诗,可以了解社情,增进才智,搞好人际关系,表达思想观点,侍奉好父母和国君,增长见识。西汉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三家。鲁为鲁地申培公,齐是齐地辕固生,韩是燕地韩婴,三家都列于学官。其后鲁人毛亨自称得子夏真传,作《诗训诂传》简称《毛诗传》。后来,鲁、齐、燕三家诗亡佚,《毛诗》独存。《毛诗》经东汉郑玄作钱,唐孔颍达疏,陆德明释文,合在一起,称《毛诗正义》,是研读诗经的重要参考书。

《书》又名《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据传孔子从周王室访得虞、夏商、周文件三干多篇,从其中选出对人主有轨范作用、足以垂世立教的,典、谟、训、话、督命等文体的文章一百篇,编成了该书。《尚书》按时代顺序编排,每代自成一书,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每书若干篇,记载了我国上古三代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活动。秦始皇焚书,《尚书》遭受重大损失。到汉代,《尚书》有今、古文两种文本。伏生传《尚书十九前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故称《今文尚书》,列于学官,有欧阳和大、小夏侯三家。《古文尚书》发现于曲阜孔宅壁中,因用先秦蝌蚪文写成,故名。孔安国用今文校读,多出十六篇,共四十五篇。《今文尚书》、《古文尚书》都是真《尚书》,司马迁曾引入《史记》。古文《尚书》西晋佚散失传。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出了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将《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的《尧典》后半部分辟为《舜典》;《皋陶谟》后半部分辟为《益稷》;《盘庚》分为上、中、下三篇;《顾命》后半部分辟为《康王之诰》。这样由原来的二十八篇变成了三十三篇,另外又伪造或编缀了二十五篇,共计五十八篇。此外还有孔安国的《尚书序》、《尚书传》。此书宋以前学者多信而不疑,唐孔颖达作《尚书正义》就用的这个本子。宋人始疑之。清人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列举了一百二十八条例证,断定其为伪书,孔传、孔序也是魏王肃所伪造。但必须明确的是,说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是指其中多出的那二十五篇及孔传和孔序为伪造,而由《今文尚书》析成的三十三篇则还是真的。

《易》,即《周易》。宋朝朱熹讲,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川天地自然之《易》,是讲在人类文明产生之前就有占卜的习惯,是古人生活经验和求生意识的反映,将其记录下来,就是原始的《易》,是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现和总结了这些规律,用八卦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宇宙和社会现象,讲述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是不会变的,抽象出朴素的辩证法,于是有了伏羲之《易》。“文王拘而演周易”,殷纣王将周文王拘押于差里,文王遂演绎《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其中《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以“乾”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出卦象的解释“卦辞”。据传,周公旦又撰出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以解释每一爻。于是,有了《周易》的本经,构筑起了古人认识世界和宇宙的初步哲学框架和系统。孔子从四十岁开始学《易》,读的次数太多,以至“韦编三绝”。经过艰苦研读,孔子对“本经”进行解释和阐发,撰成《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共七种十篇),附经而成,自目为“传”,即释经之作,故《太史公自序》中称之为《易大传》4。后人因其为孔子之作,而视之为经,称为“十翼”。自经孔子解释,《周易》就跨进了哲学的领域,成为一切道理的根本,我们民族最早的阐述宇宙变化和人生命题哲学思考的成果,中华思想文化的理论源泉。

《礼》,指《士礼》,就是《仪礼》,其内容是关于士大夫应该掌握的冠、昏、饮、射、聘、觐、丧葬、祭祀的各种礼仪。孔子认为,礼是实现天下归仁和个人立身的重要手段。经过长期的搜集和实践,孔子终于对已经崩坏的礼有了全面的掌握。总结三代礼仪的变化,他认为只有周礼方可纠正世风,说:“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而将其著录于书。自春秋至西汉,《仪礼》在传授过程中又衍生出《礼记》、《周礼》两书,成为列入十三经的三《礼》。孔门学者,在传授礼学的过程中,撰写了一百多篇论礼的文章,西汉时被搜集成书,称为《礼记》。流传至今有两种本子,一是《大戴礼记》为戴德所辑,原有八十五篇;一是《小戴礼记》为戴德堂兄之子戴圣所辑,共四十九篇。唐朝把《小戴礼记》列入“经书”,后来所说的《礼记》就专指此书。而《大戴礼记》逐渐佚失,现今只有三十九篇。《礼记》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儒家学说、文物礼仪等的参考书籍。战国时有人托周公之名,搜集周朝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思想,增删排比而成《周官》一书,又称《周礼》,共四十二卷,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官。冬官早佚,汉时以《考工记》补缺。《周礼》所涉内容,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流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賦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上古文化宝库。

《乐》,即《乐书》,就是古代的歌曲。“诗言志,歌永(咏)言”,孔子十分重视音乐对了解民情,陶冶情操,引导社会风气,建立和谐社会的作用。他用了很多精力搜集研究音乐,对其规律有了深切体会,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暾如也,绎如也,以成。”田孔子为《诗经》中的每首诗,都配以乐曲进行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之音,且以乐作为教学的课程之一。但乐是否有书,古人争论很多,难以定断。周予同先生云:“关于《乐经》,今古文学家主张各异。古文学家以为古有《乐经》,因秦焚书而亡佚。今文学家则以为古无《乐经》,《乐》即在《礼》与《诗》之中。(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