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子部文献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创作背景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主要内容:

徐霞客的出游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后的西南地区之行,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和记述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地貌学

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看见过许多地貌形态。记录在游记中的地貌类型就有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和应用地貌七种。被他描述过的地貌形态名称多达一百零二种。其中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尤为详细。

地表岩溶方面,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我国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最发达的地区,非常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这些地区地表岩溶的各类地貌形态,如石芽、溶沟、岩溶裂隙、落水洞、漏斗、竖井、溶蚀洼地、岩溶槽谷、岩溶盆地、盲谷、干谷岩溶嶂谷、天窗、天生桥、岩溶湖岩溶泉、峰林、孤峰、岩洞、穿山、溶帽山等。徐霞客还对岩溶地貌的分布范围及地区差异作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徐霞客对地表岩溶地貌已有一套系统的分类和命名。

地下岩溶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溶洞洞穴堆积、地下河、地下湖、洞穴瀑布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溶洞共二百八十八个,经他亲自人洞考察的有二百五十个,占百分之八十七,这个数字不包括他游过但现存《徐霞客游记》中没有记载的溶洞,如张公洞、善卷洞等。描述洞穴的内容包括洞穴大小和洞口方向,洞穴类型和形态结构,洞穴堆积,洞穴生物,洞穴气候,洞穴音响,洞穴考古,洞穴利用,洞内石头的颜色,洞穴成因等十二项。有的地方还记述了他考察洞穴的技术。

水文学

《徐霞客游记》用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体类型和水文特征,记载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条,湖、泽潭、池、沼泽一百九十八个。对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围、水系、河流大小、河水的流速、含沙量水量变化、水质、分水岭、伏流、河床的地区差异等。为了论证长江的源头,晚年他专门写了《江源考》,据理反驳“岷山导江”的错误,理直气壮地主张:“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江源作出了贡献。

《徐霞客游记》把沼泽称作“阻洳”“湖”或“干海子”。当他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子后,写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论述沼泽形态性质、生产性能水文特征的专题论文,把这个沼泽的形状、大小、生物、土壤、水文、生产、交通,物理性质作了详细的描述。

《徐霞客游记》关于地下热水的记载也很丰富。他把水温不同的地下热水分成四类:(1)冷水泉,与冷矿水相当,水温在25 ℃以下。(2)温泉,与低中温热水相当,温度在25—55℃。(3)热水泉,与高温热水相当,温度在55—90℃。(4)沸泉,与过热水相当,温度在90℃以上。徐霞客对地下热水的分类跟现代地下热水分类很接近,难能可贵。此外,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的各种办法,如沐浴、治病、食品加工、提取地下热水中的矿物资源—硫黄、硝等。

人文地理

《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如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各地民情风俗等。如书中记载了煤、锡、银、金、铜、铅、硝、盐、雄黄、硫黄、玛瑙、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产地、开采和冶炼情况,是明代重要的矿冶史料。

另外,徐霞客纠正了地理文献中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尚书》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泯山导江”说,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还正确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蚀力成正比。植物学方面,他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代表性主要名句:  

俯窥其阴,则乱峰列岫,争奇并起。循之西,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所谓接引崖也。度崖,空石罅而上,乱石危缀间,构木为石,其中亦可置足,然不如踞石下窥更雄胜耳。下崖,循而东,里许,为石笋矼。矼脊斜亘,两夹悬坞中,乱峰森罗,其西一面即接引崖所窥者。矼侧一峰突起,多奇石怪松。登之,俯瞰壑中,正与接引崖对瞰,峰回岫转,顿改前观。——《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

灵岩者,其洞东向,前有亘崖,南北回环,其深数十丈,高数丈余,中有金仙,外列门户而不至于顶,洞形固不为洞揜即掩也,为唐陈光问读书处。陈居严塘,在洞北二十里。其后裔犹有读书岩中者。——《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一》

雨滂沱不止。令顾仆炊饭观中。余与静闻冒雨登岩,各完未完之摹录。遂由玉皇祠后,寻草中伏级,向东北登山。草深雨湿,里衣沾透,而瞻顾岩石,层层犹不能已。而童子师追寻至岩中,顾不见客,高声招餐,余乃还饭寺中。饭后,道士童师导由穿云岩。其岩上岩东南绝壁下,洞口亦东南向。其洞高穹爽朗,后与左右分穿三窍,左窍旁透洞前,后与右其窍小而暗,不暗行也。洞内镌《桂林十二岩十二洞歌》,乃宋人笔。余喜其名,欲录之,而高不可及。——《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五》

影响与价值:

从文学上来看,《徐霞客游记》中描写事物所采用的清新优美文笔,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山水描写生动丰富,记载景物描写自然真实,使读者爱不释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前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完全靠读者用笔抄写来流传。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才有刻本流传。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不少名家有过中肯的评论。

从史学上来看,《徐霞客游记》的史料价值,涵盖层面甚广。徐霞客对于山水地理方面的贡献,除了对山形地貌的观察外,对于水文分布、江源探寻以及山水与气候关系的体验,也有翔实的记录。徐霞客对于当时政治情势的观察也很深入,他游历各地看到整体政治风气的败坏、藩镇的巧取豪夺、土司制度的紊乱、人民生活的困顿以及边关军事防卫的松弛,都显示出晚明政治的腐败现象。他的游记登录许多书院、古迹、碑碣、辞匾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等等,对于文化古迹方面的记录保存,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徐霞客对于各地的宗教信仰、道观寺庙也多有记载,为儒、释、道各种宗教在各地的传布情形,留下了历史的轨迹。由这些丰富的内容来看,这部游记能在历史上留名,被认为是晚明时期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的著作,确实有其道理。 

主要注本:

季会明本

季梦良,字会明,是徐氏家庭教师,又是徐霞客的好友,徐霞客亲自把整理《游记》的事托付给季会明,季会明也圆满完成了他的庄严承诺。他“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一些散乱的篇页,是他寻获的,一些缺佚内容,甚至找同行的顾仆核补,《徐霞客西游记》作为完整著作的形象是经季会明之手形成的,该本现散逸流失。 

季本残本

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书名《徐霞客西游记》,共五册,938面,计28万多字,每册皆有提纲。该书应是根据季会明整理本的重抄本。书上还有“莫友芝图书印”“莫绳孙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等,说明后来曾先后被著名藏书莫友芝、莫绳孙父子的影山草堂和民国年间著名藏书家刘承干的嘉业堂藏过。 

徐建极本

1662年,徐霞客孙建极抄写,先后为邓之诚、谭其骧先生收藏,近年谭先生又交给邓先生的家属邓可。书名《游记》,今存第六册、第八册,第九、十两册皆分上、下,共六册。每册首页前面署有“孙建极录”四字。

李寄校本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李寄获得曹骏甫本以后。他四处搜求佚文,把已缺的《滇游日记一》的《游太华山记》《滇中花木记》《游颜洞记》《随笔二则》《盘江考》等补人;还进行了大量的文字校改、订正;当然也不适当的作了若干删削、综合、改并。

曹骏甫本

曹本是早期用徐霞客原稿抄录的一种,共四册,较杂乱。康熙五年(1666年)归史夏隆,史氏“遂于甲子年清和月,率其子拜授原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李寄所得。

史夏隆本

据史夏隆序,史氏得曹骏甫本,先录其四分之一,20年后,又“日限一篇,凡九阅月而告竣”,史氏自认为这是“抄订”,霞客之书“五十年后,予为脱稿”。则已形成了史夏隆本。

刘南开本

据杨名时序一:“已丑仲夏, 将赴淮浦,舟中无事,展阅外舅南开先生所抄《徐霞客游记》。抵寓后,既终卷。”此本于途中船上就看完,抄一遍也仅需两月,足见其分量不大。据杨名时序二,此本“出于宜兴史氏”。 

杨名时本

据杨名时序一,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杨名时据刘南开本“手录而存之,凡两阅月而毕”。但由于底本系据史夏隆本抄录,删削太多,分量单薄。这是杨名时的第一次抄本,杨对此很不满意。此本今不传。

史氏序本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列目十册,装订为八册。第一册首为史夏隆序、陈函辉《墓志铭》。

奚又溥本

据奚序,奚又溥为霞客“同里后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觐霞即徐曾起,为建极子,霞客曾孙。奚又溥从觐霞处借得的,是既经季会明整理、又经李寄补缺整理的本子,而不是徐霞客的原稿。奚本已不存。

杨天赐本

此本共十二册。今本《徐霞客游记》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末附杨天赐跋,因称杨天赐本。可惜此本今已不存。

夏氏又一本

据陈泓《诸本异同考略》,此本前后编次俱同奚本,但最后增人诗文册, 该本为草纸,用蝇头小楷书写,但讹字极多。 

奚氏又一本

据陈泓《诸本异同考略》,此本从奚氏原本录出后,又以诸删本点窜于上而成。 

杨名时本二

杨本二形成的时间,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九月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二月,杨名时是霞客的同乡,他是抄录过《徐霞客游记》两个本子的第一人,杨名时整理本流传广,对后世影响大。

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缺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

北大藏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共八册,布套两函。原书抄誊工整,单面9行,每行24字,原未分卷。 

北图藏本

北京图书馆藏,共十册,分十二卷四十二篇。每面9行,行23或24字。 

叶藏杨序本

上海图书馆藏,共十册,不分卷。首为钱谦益《徐霞客公传》并附《瞩仲昭刻游记书》,但未落名。此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购得,成书时间当比此更早。后来,曾为民国年间藏书家叶景葵收藏。卷首叶景葵题记。

杨名宁抄本

华东师大图书馆藏,共十册。 

浑然本

南京图书馆藏,共六册,每单面10行,每行30字,编有页码,共377页,约22万多字。这是徐氏家族的藏本,且形成时间比较早。 

台湾藏本

台湾图书馆藏,每单面10行,每行20字。有朱、墨二色批校。首为杨名时《徐霞客先生游记序》及《重录徐霞客游记序》。

韵石山房本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共四册。首页有“韵石山房”印章。首列《徐霞客传》并附《嘱仲昭刻游记书》,皆未落作者名。后为杨名时两篇序。不分卷。

其他版本

知不足斋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十册残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求是斋残抄本,上海图书馆藏等。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他从22岁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区进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地理考察,足迹踏遍了中国的16个省市。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以散文和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了徐霞客在游历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自然规律、气候状况、动植物情况,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他特别考察和研究了中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区域、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比西方人的考察早了二三百年。这部著作是中国地理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徐霞客对中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故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长江和盘江作了详细的考察后,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成为水利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名家评书:

钱谦益: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刘虎如:其词意之高妙,备极诸长,非身历其境者,何能出此……霞客之游记,非仅写景物、谈风月而已,对于山岭之来脉、江海之源流,而未尝无所发现,其有助于地理,自不可没。

参考链接:

1. 徐霞客游记(散文游记)
2. 古诗文网《徐霞客游记》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