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十六国时期河西私学的发展与儒学的师承关系(四)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高人雄

(接上文)

河西地区在这种儒学风气的影响下,纂写史志成为学者儒士的一大要事,这种史学风气和史官实录精神,入魏以后对北魏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试看北地三书《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魏书》不仅是北朝的杰出作品,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作品,它们代表着此期文学的杰出成就。此三书《魏书》是史书,史家传承汉魏以来史家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求实性无可争议。关于舆地史志,我们从敦煌学者阚驷《十三州志》可以看出对《水经注》有过直接关系,《水经注》在很多地方采录此书内容。《十三州志》虽已散佚,据《十六国春秋》《宋书•氐胡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为十卷,体例完备,慕书精审,编成后流行当世,很受沮渠蒙逊重视,后世刘知几、颜师古等颇加推崇,颜师古在《汉书•地理志》作注时多处加以引用,《括地志》《太平寰宇记》等名著也有诸多采用。无疑《十三州志》对《水经注》的撰写起有参照作用。北地的三部奇书,都属志传类著作,是河西地域文人注重撰志写史,著述大部巨作的治学传统的延续。

四、文学创作

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开始倾向于尚用论,散文创作多以应用文为主,诗歌也多承接汉魏诗风,描写所见所感。刘眪这位杰出的经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才 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文学著作虽多已救佚但存有著录还有赋文《酒泉颂》一篇,文集《靖恭堂铭》一卷,据前述西凉李员召集文武群臣举行的文学创造活动中常命刘两等人属文赋诗之事可推测,刘眪所写而未收集著录的诗文数量也不少。这些作品文词优美,均是即景生情之作,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文学价值很高,特别是《酒泉颂》,被称为是“清典”,堪称是河西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北史•文苑传》认为“中州板荡戎狄交侵,播伪相属,生灵涂炭,故文……唯有刘延明之铭酒泉,可谓清典。“不言而喻它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十六国时期酒泉太守马岌铭于石璧的诗:“丹崖百丈, 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时任酒泉太守的马岌,一次去拜访 名儒宋纤不遇,便于石壁上写下了这首诗。此诗采用烘云托月手法,极写宋纤人格之高洁,同时表现诗人自己思贤若渴的心情,构思巧妙,语言凝练。诗采用四言体,平添分古朴之气。

上述这种诗风文风在北魏乃至北周文坛都有充分体现。略举宇文毓的《贻韦居士诗》:“六爻贞遁世,三辰光少微。颍阳去犹远,沧洲遂不归。风动秋兰佩,香飘莲叶衣。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矶。岭松千仞直,严泉百丈飞。聊登平乐观,遥想首阳薇。傥能同四隐,来参余万机。”此诗是宇文毓登基后写给著名隐士韦居士的,诗中对于秋兰为佩,莲叶为衣的方外隐士生活充满赞美和羡慕之情。他们坐窥仙洞,身形矫健,俨然似世外仙人;他们志节高尚,可比伯夷、叔齐。本诗目的在于劝说韦居士辅佐朝政,在写景烘托手法却有一脉相承的风格。 当然建安、太康两代诗歌不仅有豪侠慷慨之气,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游仙诗创作,这些诗歌有的求得道,服食长生;有的借游仙曲折表达了隐遁避世的向往;有的则是歌咏方外之人高蹈遗世的精神;征召隐士归来。因而十六国、北魏抑或北周的这些诗歌特征,是汉魏诗歌风气的延续。

五、结语

十六国北朝时期,河西私学盛兴,一些 重要的学者有明确的师承关系。他们师承河西学术传统,办学兴教,布学讲义,使得整个北方地区的儒学大为兴盛。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是尚用的文学观,以及注重经史著作的写作。这样的文学思想不仅在地处西北的河陇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北魏文学以及整个北朝文学铺垫了文化基础。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河西地区儒学对整个中国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