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亦男 牟先生批评朱子于此虚实之异不加分别,一律视为格物,未见其当,而且把仁体、性体,俱视为存在之然之所以然,而由格物之就"存在之然"以推证而平置之,此已是泛认知主义矣。然此...
作者:唐亦男 牟先生说《大学》并不是继承孔孟之生命智慧而说,而是从教育制度而说,乃是开端别起,虽为儒家教义之所涵摄,实际只是列举道德的纲领与范围,而其解释(所谓传)也只是现象学地平...
作者:唐亦男 (二)朱子非正宗而是“别子为宗” 牟先生一再表示他整理疏解北宋四家与朱子为一艰巨的工作,不仅因为朱子著作分量最多,而且朱子是由遍注群经,讲遍北宋四家而形成系统者,是故...
作者:唐亦男 一、前言 今年是宋代大儒朱熹诞辰865周年。在将近九个世纪中,朱子对中国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不但直接影响了宋以后元明清三代的学术思潮,还间接影响到邻近日韩的文化;进...
作者:高令印 在朱熹的思想中有佛学的印迹,却已与其在佛学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朱熹说:佛学,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从此一字之差,方有公私、义利之不同。 这是朱熹改造佛学观点的基本...
作者:高令印 一、“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 最概括地说,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方两大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是根源于儒学。儒学的发展有三个时...
作者:刘鄂培 竺士敏 但是他又区分理、气两物的顺序为本、次,主、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为本。”“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理既然是本,则气为次;理既然为主,则气为从。朱...
作者:刘鄂培 竺士敏 张王之学在清代的影响很深。稍晚于王夫之,有颜元及其弟子李塔,清中期有戴震,他们的哲学思想都与张王之学一脉相承。 (二)张岱年先生的“接着讲” 张岱年先生的哲学...
作者:刘鄂培 竺士敏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公元960-1127)这160余年里外患频繁,烽烟不熄;人民流离,民生凋蔽,内忧不已。但是,这个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却成为中国历...
作者:王铁 朱熹之所以引进先天诸图,是因为它能说明《易》与宇宙生成原理的一致,其中最基本的是《伏羲八卦次序图》,它是根据《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