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扎根,塑魂,圆梦

来源:《孔子文化》第21期

作者:路村

中华民族是一棵大树,无论树的影子有多长,它的根永远扎在土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人挪活,树挪死”,树的生长有其特殊的环境,离开了这一生长环境,它就真成了“无本之木”,虽会苟延残喘几日,终会叶落根枯,而且绝无再生的希望。中华民族的根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里,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遍布树的全身,塑造了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魂。这棵大树有了传统文化的供养,才能不断生长、壮大,才能根深叶茂,这枝繁叶茂、满树灿烂就是我们铸就的“中国梦”

一、文化沃土扎实民族之根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悠长深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相映生辉,儒道释相融共生。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自豪地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中华民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性与持续性。梁漱溟指出:“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辉煌一时的四大文明古国,多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无闻,只留下一个个古老的传说。中华民族虽也经受了无数的磨难与变故,但能迎难而上,赓续不断,端赖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如今,中华民族的道路稳健前行,离不开几千年积累的历史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亦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并不是孤立发展的,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也不断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其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依然保存下来,并且将一些外来文化融人自身,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和道家是中华民族本土的文化,虽在佛教的传人和传播时与其有一些摩擦,但外来的佛教文化,最终在中国得以存留与光大,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熔炉,外来文化在熔炉中达到一定熔点后,将会自行融人中华文化中去。正是中华文化的悠久性、持续性、包容性,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生长于这片文化沃土之上,其根弥深,其叶弥茂,风雨之中高歌猛进。有了供养中华民族之根的沃土,中华民族才能从中吸取营养,才能生长壮大。

二、 文化滋养塑造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供养着中华民族这棵大树,它把根深扎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努力地吸取着养分,茁壮成长。众所周知,土壤中的成分千千万万,对于大树的生长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成分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还会阻碍大树的成长。这些阻碍因素,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千年、万年,除了她的根扎得够深外,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着养料,而且这些养料还根据大树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表现在传统文化上就是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创新,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创新的传统,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传统,此后绵延不断,与时俱进偕时而行。文化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必定带有文化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可以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为了社会的发展实施的关于文化方面变革的措施,也有许多文化由于历史的推动自动地发展变化。这些都是为了给中华民族这棵大树输送最需要的营养成分,通过传统文化的滋养,这棵大树才能在千年、万年的风风雨雨中更加挺拔。可以说,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输送的养分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 一个伟大的集体,这个集体之魂,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究竟是什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这十六字,看似简单,实则涵盖了五千年文明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这十六字的民族精神,又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充实民族精神。这十六字是对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不代表我们只有这些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充满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根根茎茎、枝枝叶叶,这一缕缕魂魄是其精华所在,如果没有了这些魂魄,中华民族就会失去她的民族之魂,这个民族还会存在吗?

三、文化复兴圆满民族之梦

中华民族的根牢牢地抓住肥沃的土地,枝叶充分地吸收着营养,这棵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灿烂之至。经过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在千年、万年的历史中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个人的梦。个人追求社会的和谐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民族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追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这些是都是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美好追求,虽以“梦”来形容,但并不代表不可实现。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中国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梦幻”,它有实现的力量。

习主席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都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去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养分。“中国梦”的根深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根深才能叶茂,所以保护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片土壤,“中国梦”的实现才有可能。希特勒曾说“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先毁灭其文化”,世界上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崛起或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发展、复兴,其衰落也首先由文化的衰落开始。“中国梦”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只要中国优秀的文化不衰落,这个梦就有实现的可能。

“中国梦”有牢固的根基,也有着巨大的力量。“中国梦”的力量,来自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积淀。中国梦的力量,来自于中华儿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国梦的力量,还来自于中华民族不断的改革创新。

习近平主席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相信坚持继承、创新,并努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中华民族的根基就会越深力量就会越大,“中国梦”也就会实现得更快更好。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