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随想

来源:《孔子文化》第14期

作者:刘金华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了不少评价传统文化和古代人物的文章,晚年所作《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1935年),颇耐寻味,一如陈独秀晚作《孔子与中国》(1937年)。对于此文,后人多有研究,如周先慎先生的《关于鲁迅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李玉昆先生的《鲁迅•孔子•官本位——重读<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李益群先生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文章,从不同角度作了相当充分的阐述,启示良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敝人也就此文读后的感想,略表一二。所论不妥处,尚祈学人推正。

遥想当年,鲁迅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自然少不了对孔子、对儒家的批判。如他曾称儒家传统代表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宴“(《坟•灯下漫笔》);称顽固坚持儒家传统的国粹派为“现在的屠杀者”(《热风•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对“业儒”的男尊女卑,”表彰节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坟•我之节烈观》)说教的揭露;对“圣人之徒“鼓吹“伦常”、“恩养”、“孝”、“烈”的批判,等等。对于孔子学说,鲁迅深恶痛绝的是那些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东西,也就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吹捧、崇尚的东西。鲁迅正是着眼于“孔教徒怎样使‘圣道’变得和自己的无所不为相宜”(《华盖集•马上支日记》)、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坟•春末闲谈》)、孔夫子“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借着对孔夫子的一番评论,给那些借用儒家学说的“孔教徒”、封建帝王、权势者当头一棒。在鲁迅晚年所写的这篇文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中,对孔子儒家的看法亦多类此。

此文成于1935年6月。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那一年,发生华北事变,这是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日本的又一侵华举动。日本已经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武力进攻,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并企图用尊孔读经来奴化民众、冠名以“安抚”。故如我们所见,在此文伊始,便说“新近的上海的报纸报告着因为日本的汤岛,孔子的圣庙落成了”。这里所指“圣庙”指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分子在东京新落成的一座孔庙,据说想从中国把孔子的“圣裔”孔德成请去(只是因孔氏未去,故未得逞)。可见当时日本提倡尊孔复古之行为,企图用传统“仁义之道”与日本”皇道”融合,教化国民,从精神上实现对本国和异邦民众的统治。类似这样的企图和举动,在彼时的我国亦不鲜见。早在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便推出国民教育运动,即新生活运动,政府首要蒋介石等人认为要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民众日常的“食衣住行”,通过新生活运动“改革社会,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但是此次运动名义上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做出不少”尊孔祟圣”活动,姿态相当之高,企图用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民族情感,用儒家经典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儒学都成了国内外一些政客的治政工具。针对以上现实,鲁迅对这位在中国“生存”了上千年、具有巨大影响的孔夫子给予了自已特有的解读,其中不乏幽默与讽刺。

此文从讨论“孔子是怎样的相貌”开始,继而写到孔夫子的画像,“一位很瘦的老头子,身穿大袖口的长袍子,腰带上插着一把剑,或者腋下挟着一枝杖,然而从来不笑,非常威风凛凛的”。对这样一位严肃的圣者,鲁迅有自己的感受,“腰骨挺的笔直,倘是平常人,大约总不免急于逃走的了”。后在路途中,又联想到孔夫子,“坐着简陋的车子,颠颠簸簸,在这些地方奔忙的事来,颇有滑稽之感”。他用一种诙谐幽默讽刺的笔锋描绘了如此形象(未尽真实)的孔子。不由得让人感叹文学家的丰富想像力。其本意在于提供给读者一个“平民化”了的孔子。

但平民化不等于完全平庸化。从以往的鲁迅作品中,我们可见他对孔子的评价一直较为中肯。如在《<出关>的“关”)一文中,他说:“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对于孔子勇于实践的进取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又如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文中,鲁迅说:“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读鬼神;但可惜太聪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只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两个‘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他肯对于子路赌咒,却不肯对鬼神宣战,因为一宣战就不和平,易犯骂人——虽然不过骂鬼——之罪”。“孔丘先生是深通事故的老先生”,“所以只是不谈,而决不骂,于是平俨然成为中国的圣人,道大,无所不包故也”。这一大段议论。固然含有对孔子“深通事故”的讥讽,但贬中有褒,明贬实褒,对于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孔子偏不肯随谈鬼神,称道其“确是伟大”。在鲁迅眼中,孔子是有智慧的思想家,但绝非圣人,而是凡人。故他在后文中讲到:“中国的一般的民众,尤其是所谓愚民,虽称孔子为圣人,却不觉得他是圣人;对于他,是恭谨的,却不亲密。但我想,能像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