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保训》读札(一)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侯乃峰

清华简《保训》篇的图版与释文已经在《文物》2009年第6期上正式公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文物》,2009年6月。图版见封二。)此次公布的释文和图版,既为前段时间引起众多学者争论的某些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又引发了新的问题,推动了新一轮的讨论。经过这些探讨,我们对于《保训》篇的思想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于清华简的重要内容将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开始有了初步的体会。虽然由于文字释读上的限制,对《保训》篇个别字词仍然难以顺畅地加以解释,但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大体上理解《保训》全篇的思想内容了。现在笔者拟在诸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保训》篇中个别字词句的理解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教。

为便于讨论,我们首先根据图版字形,结合原整理者所做的释文以及其他学者的文字释读意见,间参个人的看法,写出通行释文(诸家释读无重大分歧者尽量用通行字)如下:

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鬲(历),恐坠保(宝)训。戊子,自演水。己丑,昧【1】[爽]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王]若曰:“发,朕疾建甚,恐不汝及【2】训。昔前人传保(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堪)终,妆以书【3】受之。钦哉,勿淫!昔舜旧(久)作小人,亲耕于鬲茅(丘),恐(恭)救(仇)中,自稽厥志,【4】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酒易位迩稽,测【5】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兹备(服)惟【6】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受厥绪。呜呼!祗之【7】哉!昔微矵(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怀(服)厥辠。微无害,酒追(归)中于河。【8】微寺(持)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康(汤),祗备(服)不懈,用受大命。呜呼!发,敬哉!【9】朕闻兹不旧(久),命未有所次。今汝祗备(服)毋懈,其有所逌(迪)矣,不(丕)【10】及尔身受大命。敬哉,毋淫!日不足,惟宿不祥。”【11】

其中,第1简的“豫”字,从李守奎、孟蓬生先生的释读意见。(刘国忠、陈颖飞:《清华简<保训>座谈会纪要》,(光明日报》2009年6月29日。以下所引的诸家意见中不出注者皆出此文。又,孙飞燕先生也有此意见,参廖名春先生《<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初读》注[2],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网2009年6月17日。)“演”字,从李锐先生所引的李守奎先生意见。(李锐:《读<保训>札记》,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网2009年6月17日。)第3简“前人”的“人”字,第4简“旧”读为“久”,第6简的“逆”字,都是李守奎先生的释读意见。第9简的“康”读为“汤”,从孟蓬生先生的看法。第4简的“茅”读为“丘”,是苏建洲先生的看法。(苏建洲:《<保训>字词考释二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7月15日。)“恐”读为“恭”,第6、9、10简的“备”读为“服”,是李锐先生的意见。(李锐:《读<保训>札记》,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网2009年6月17日。)第9简释“寺”读为“持”之字,从沈培先生说法。(沈培:《清华简<保训>释字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7月15日。)

下面我们谈谈对其中几个字词句的看法。

第1简:

1.豫

《尔雅•释诂》:“豫乐也。”“豫,安也。”字又可假借为“舒”、“念”。《说文》引《周书》日:“有疾不悆。悆,喜也。”不豫,犹言身体不安乐、不舒服。古人多用“不豫”来隐指病情严重,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所谓为臣子者不忍直言君王病重之故。“不豫”一词典籍常见。如《尚书•金滕》:“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逸周书•五权》:“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曰:……。”(黄怀信先生注此处的“不豫”,以为:“不舒,实谓病重,讳词。”说见《逸周书校补注译》修订本第223页,三秦出版社,2006年。本文所引的部分文献例证,参考了子居先生的《清华简<保训>解析》一文,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7月8日,以下若非必要不再注明。)又如《隋书•刘肪传》:“及帝不念,召(刘)昉及(颜)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瘖不复能言。”北周宣帝宇文赟已经是“不复能言”,到了“属以后事”的时候,而用“不悆”一词。可见其为讳称,实际上是说病情严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保训》篇中的“不豫”也当同样理解,实际上是说文王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2.鬲

原整理者读为“历”,引《说文》训为“过也”。这个字就是“经历、经过”之意。三体石经《君奭》篇对应“历”字之古文形体正写作“鬲”字。“王念日之多历,恐坠宝训”一句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就是说:文王考虑到时日已经经过很多了,恐怕失去宝训的传授。而这种字面意义的解释未免会引起疑惑:时日经过的多,与宝训传授的丧失与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这句话应当结合古人对命数的观念加以理解。《礼记•文王世子》记载有这样一段话:

文王谓武王曰:“女(汝)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汝)以为何也?”武王曰: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姑且不论这段话的可信度如何,单纯从思想观念的层面来看,至少可以说明:古人认为自己的年龄是上天注定的,一个人能活多少时日是个固定的数字。因此,文王“念日之多历”(考虑到时日已经经过很多),言外之意就是说剩下的时日不多了,所以“恐坠宝训”(恐怕失去宝训的传授),急着要将宝训传给武王。

3.演

李锐先生疑读为“寅”或“贡”,引《说文》“寅,居敬也”“夤,敬惕也”为训,以为简文此处当是因文王病重,不能斋戒沐浴,故以居敬而郑重其事。(李鋭:《读<保训>札记》,清华大学简帛研究网2009年6月17日。)我们认为,简文的“演”应该是演习之类的意思。“自演”就是文王自己在心里盘算第二天该如何向武王说,该说哪些言辞,自己预先演习一番。陈伟先生引《左传》昭公二年:“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孔疏:“《易•系辞》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郑玄云:‘据此言,以《易》是文王所作,断可知矣。’且史传谶纬,皆言文王演《易》,演谓为其辞以演说之,《易经》必是文王作也。”认为“自演”是说文王亲自草拟传保的文辞。(陈伟:《<保训>词句解读》,简帛网2009年07月13日。)其表述尤为确切。

第1简的大意通说如下:

文王在位五十年的时候,身患重病。文王考虑到时间已经过去很多,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担心失去宝训的传授,打算将宝训传给武王。戊子这一天,文王拟定了传授保训时演说的言辞,自己先演习了一番。第二天已丑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