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现代世界视角下的儒学人文主义——兼述儒学人文主义的发展流变(二)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李川

(续上文)

明朝中叶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将主要矛头针对儒学的“理”和“礼”。这时期涌现的儒学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鼓吹人的“自然天性”,试图将“人性”从封建伦理纲常中解放出来,释放出人的本真需求。李贽反复阐述“人必有私”,“私者人之心也”,他肯定人的私心、利欲之心为自然的合理的事情,不应违背,应该顺乎自然。李贽理想中的人格是“童心”,一种原初状态的自然人性,虽然这种“童心”带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但却反映出李贽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禁铜。此时的王艮、徐渭、汤显祖等学者也都强调“自然人性”。晚明以后的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到了清朝前期,蒲松龄、吴敬梓、袁枚、郑板桥、曹雪芹、戴震等人都表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倾向。

曹雪芹的传世之作《红楼梦》就是一部赤裸裸地批判封建社会奴役、压迫人的著作。在这部作品中,儒学人文主义内涵中所关心的“人”都被封建礼教残忍的压制和迫害,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李广柏教授所说:“曹雪芹对中国传统社会开始向近代移动的趋势,作了敏锐的捕捉。他和李赞戴震等人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近代文明的滥筋。”(李广柏:《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但是,儒学人文主义毕竟也是历史的产物,它本身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清中期的人文主义社会基础还很薄弱,并且依附在儒学的形体上,很难摆脱封建纲常伦理的干扰而发展出真正“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纵观自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前近两千年来儒学人文主义的发展,儒学人文主义一直处于现时的发展中,泥沙俱进,不仅蕴涵着原初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而且也在后世的发展中愈加陷人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完全蔑视人性的宝贵,压迫人的自然本性,当然后者属于儒学人文主义流变中的糟粕,已被近代以来的新儒学淘汰。

二、现代世界视角下的儒学人文主义

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个空前的转型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人侵,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僵化的儒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大潮下的发展要求,儒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在此形势下也束手无策、进退两难,面临着中华民族的亡国危机,唯有求变方能图强救国。著名学者杜维明曾说,“从19世纪中期开始,儒家的历史就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在这个悲剧性的历史演变中还出现了最重要的事情,即中国知识分子中最勇敢的头脑刻意选择了拒斥儒家人文主义,以为它与中国的现代化背道而驰。”(杜维明:《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因此,高举“打倒孔家店”旗帜的“五四运动”风云而起,儒学思想被全盘否定,中国人面临着巨大的精神信仰落差,开始完全求助于西方的“民主”、“科学”价值思想体系。然而,正当近代西化思想风起云涌之时,一战的爆发赤裸裸地展示了近代西方国家内在的深刻矛盾和危机,昭示人们西方文化也并非济世救民的灵丹妙药。这种形势下,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转向国内,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儒学及其变革和发展,现代新儒学应时而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新儒大家重新将儒学与西学糅合再现,使其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并且充分将“以人为中心”的儒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弘扬光大。例如,梁漱溟儒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是所谓“生活”,他说:“照我们的意思,尽宇宙是一生活,只有生活,初无宇宙。……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在者也。”(梁漱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并且梁漱溟指出整个宇宙大生命有一个“核心”,它叫做“人”,此处的“人”就是生活的主体——“我”。同样,新儒大家冯友兰也将“人”置于其所创的人生境界学说的核心位置。在其提出的“四境界”学说中,都是图绕着人来展讨论的,无论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还是人生最高境界的天地境界,人始终位于主体地位,趋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生终极追求,也就是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这本身已是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浓厚色彩,而且更富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和理论特色。

总之,新儒学已不再是封建传统视角下的旧式儒学,而是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大背景下,融入了西方思想体系的新式儒学,是新时代的东西合成品。此时的儒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已拥有了西方文化因素和世界视角,将眼光投射到了全球,开始关注整个人类的交流和命运,基本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开始全面的交融与契合,并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1949年以后,儒学最先在香港和台湾等地得以复兴,在香港成立了新亚书院,在台湾则是以东海大学为基地,弘扬儒学思想。随后之一趋势迅速蔓 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北美、欧洲等地的华人聚居区普遍复兴。在此形势下,人们普遍地承认,中国人在自我反思中重新发现的儒家人文主义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实,儒学人文主义的现代世界视角是在新儒学兴起时肇始的。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等新儒家都是在融合、吸收西学的基础上复活、发展儒学思想的,这使得新儒学初步具备了西学思想因素,开始向更广阔的世界范围延伸。1958年元旦,在港台的新儒家代表牟宗三、张君劢、徐复观、唐君毅联名发表了一份宣言,名为《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向世人昭示了港台新儒家的主要精神和学术观点。他们坚信,儒学思想并非历史古董,已经过时,而是存在着鲜活的生命。儒学注重人生道德践履,同时也致力于超越的终极关怀,追求“天人合德”的道德境界,既由上彻下以内于人,又由下升上而通于天。

唐君毅在其晚年著作《生命存在于心灵境界》一书中,就力图把东西方各种学说统合在一起,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学术思想和宗教派别都是人的生命活动展开的不同层次和方面。道德自我是活动的主体,良知是道德主体的价值判断,人类活动的目的、生命存在和终极价值就是实现天人合德。唐君毅认为,儒家思想的根本特质就是人文主义。他说:“儒家骨髓,实唯是上所谓‘融宗教于人文,合天人之道而知其同为仁道,乃以人承天而使人知人德可同于天德,人性即天命,而皆至善,于人之仁心与善性,见天心神性之所存,人至诚而皆可成圣如神如帝’之人文教也。”(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从宗教这个角度上理解,儒家思想是透彻人文精神的。(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