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五行六气与社会管理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马保平

五行六气是我国古人总结出的天地之气按四季运行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周期与周期运转节物的变动法则,其中蕴含着如何认识与把握事物变动的周期与节律,如何把握阴阳五行循环交替运转及生克制化和动态平衡等方法与思想。本文试用古人的思想方法分析研究现实社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一、大气环流中的五行六气与生克制化

古人认为,随着天地的复合运转(指地球自转与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周天运转),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也在不停地流转,而且形成了与天地复合运转相适应的自身的流转周期与周期节律。

1.升、降、沉、浮律

古人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始终都处于流动之中,由冬至到夏至阳气上行、阴气下行,由夏至到冬至阳气下行、阴气上行。古人以阳气为主、阴气为从,所以把阳气上行称为“升”把阳气下行称为“降”。古人把一年之中的大气环流视为阳气流转的圆运动周期,用八卦代表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八个节气,同时又分别代表天顶(夏至)、地底(冬至)、云层(立夏与立秋)与地下水层(立冬与立春)和地面(秋分与春分),形成了与圆运动相应的时空区间,完整地表述了大气环流的周期与周期节律。一年之中,夏至为阳极,阳气上升达极顶;夏至后阳气开始下降,立秋降至云层;立秋后透过云层下降,秋分降至地面:秋分后透人地面在土层中下行,立冬降至地下水面;立冬后在地下水中下沉,冬至沉到最底部;冬至后,阳气开始上行,立春升出地下水面:立春后在大地土层中上开,春分升到地面;春分后升出地面在地表空间上升;立夏升至云层,立夏后窜透云层浮于天空之上;夏至升到极顶又开始下行,进入下一个循环。

2.大气环流中的阴阳交合

六十四卦中有一封,名为“水火既济”, 该卦的上卦为水(即坎卦)、下卦为火(即离卦),表示水在上、下行,火在下、上行,使水火交融,故命名为“既济”卦。在大气环流过程中,每年立冬后阳气沉人地下水中,到冬至沉到最底部。冬至为阴极,阴极阳生,故冬至后阳气开始上行、阴气开始下行,至立春升出地下水面。冬至到立春期间,元阳之气(喻为火)由地下水底上升,大地的元阴之气(古人认为大地的元阴之气存于地下水中并喻为水)下行。水在上、下行,火在下,上行,使元阴与元阳在地下水中交合,故称“水火既济”。 风水术中把这种阴阳交合之气称为“生气(无)”,晋人郭璞在《葬经》中提出了“乘生气”之说,成为阴宅风本中批主家的生聪理论依据(康生气是指死者的灵元观散能通过生气的携节,井依赖生气作用于后世子孙的生命元炁)。古中医学认为:天人之气同律,每年冬至,天的元阳之气沉入地下水底,人的心火正阳之气也沉至海底(会阴穴);冬至后元阳之气上升并在地下水中与大地元阴交合,人的心火正阳之气也由“海底”上升并在膀胱中与肾气交合;故称之谓“心肾相济”。立春后,阳气透出地下水层在土层中上升,至春分升至地面,同时地表空间中一个冬天的寒阴之气也降至地面。此时,大地阴气由上而下,天之阳气由下而上,二者再次形成交合,称“地天交秦”(十二辟卦中,泰卦对应春分点)。风水术中把这种两次阴阳交合之气称之为命气(无),天交阳宅风水中“调元理气的主要依据。在一年的大气环流中,每年秋分,阳气降至地面,阴气升至地面,阴阳同样相交,但天之阳气在上,地之阴气在下,因阳的性质炎上,阴的性质明下故交而不合,不能达到°冲气以为和”,形不成“生气”与“命气”,所以称“天地否”(十二辟卦中,否卦对应秋分点)。

3.五行六气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气的运行。五气源于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按其成长期与极致期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即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之中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四象之综合为土,即所谓“四象化五行”。“六气者,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也”。其中,木、土、金、水各一气,而火气有二,原因是在一年的大气环流中,火气分为上升之火(即生气与命气)称“君火”与下降之火(即当年阳气与暑热)称“相火”。

每年春分至小满,由地下升出的阳气主要是天阳与地阴交合后的“生气”与“命气”,其中内含阴阳,加之春分后地面之上阳气为主、阴气为从,火为阳,所以称“少阴君火”。由于“生气”与“命气”是大地生物与生命的主要能源之一,古人喻之为“君”,所以称“君火”。小满至大暑,阳气已升过云层,地面空间笼罩的阳热均为当年太阳所照射,其对生物与生命仅起助长作用;古人喻之为“相”(指辅助),且地表阳热处于增长期,所以称“少阳相火”。大暑至秋分期间,当年阳气穿透云层下降,摧动雨水落下,同时将当年暑气压入土内,雨水经暑气蒸腾使大地土层阴湿,故称“太阴湿土”。秋分后,阳气降入土层,使大地土层形成燥金之气,地面之上秋高气爽有阳明之象,故称“阳明燥金”。小雪至大寒期间,阳气在地下水中封藏,地表之上天寒地冻,元阳之气存于地下水中,故称“太阳寒水”。大寒后,天地之气已完成阴阳交合,形成“生气(系)”,立春后在土层中 上升时,遇草木之根则活木命,遇动物则生命复苏。但“生气”是冬至后在地下水中形成的有“厥阴”之象(厥阴指阴极生阳),且“生气”在土层中上升时摧动草木生发,引动地面微风变暖,故称“厥阴风木” (风字本身就有阴阳交合的含义)。一年之中的大气环流:春气属木、夏气属火、长夏(大暑至秋分)之气属土、秋气属金、冬气属水;由木生火、由火生土、由土生金、由金生水,这就是一年之中五行六(的循环周期与节律(仅指中国大陆气候)。

4.五行制化与五行乘侮

五行制化有两层合义。一是指五行在正常情况下的生克功能,其中“制”为克制,“化”为化生;化生与克制相互为用,事物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相互协调维持其相对平衡。二是指相互间潜在的交叉制约功能,因五行之中每一行的所生之行必能克制克已之行,如金克木、木生火、火能克金,而金所生之水又能克火,以此类推。所以明代张介宾在《娄经图翼》中说:“母之败也,子必教之。如水之太过,火受伤矣,火之子土,出而制焉;火之太过,金受伤矣,金之子水,出而制焉。”余者类推。

在五行之的运转过程中,也常会有不平衡现象的发生,古人称共谓“五行相要。行相侮”。五行相乘是指符合五行相克顺序的克制太过,从而引起异常的相克反应使整体失衡。

“乘”有特强凌弱、乘虚侵袭的含义,其具体情况有两种:一是五行中的某行本身过于强盛,因而对其所克者造成克制太过;二是五行中的某行本身太弱,造成克其的一行相对亢盛而克其太过。“五行相侮”是指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现象,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一行在特别强盛的情况下,不但不受克而且会伤损应克其的一行,如木太过强盛时不但不受金克,而且反过来伤金,古人称其谓“木强侮金”;二是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但无能力克其所克,反而被应能克者所伤,如金过于虚弱时不仅克不了木,反而被木所伤,古人称之为“金弱木悔”余者类推(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