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考源(三)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方铭

(接上文)

夏代以后,虽然实行世袭制度,但是,普遍的观念并不认为天下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的,而是全体人民的。而我们今天所见的“民主”一词,也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出现了。《尚书》中《商书•咸有一德》和《周书•多方》都有“民主”一词,伊尹所作《咸有一德》说:“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是说领导狭隘自私,群众不能心情舒畅,民主难有成功。《多方》说:“于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即天因夏桀无道,更求民主,把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了成汤。又说:“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即成汤能率领四方之贤,所以选择代夏做民主。又说:“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周可念听。”即天因商汤的缘故,五年等待汤之子孙改悔,而纣枉为民主,肆行无道,事无可念,言无可听。这里的“民主”,所指皆为君主。而君主被称为“民主”,不是因为君主是人民之主人,而是以民为主之有道之人,无道的人必将受天惩罚,被剥夺做“民主”的资格。《商书•汤誓》商汤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德若兹,今朕必往”,于是举兵放桀。《周书•泰誓》周武王说,“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酒冒色,敢行暴虐”,“以残害于尔百姓”,“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欢乐为欢乐,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获得天的支持,反之,则必定受到天的惩罚。《左传•文公十七年》载:“齐君之语偷。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穆叔对孟孝伯说:“赵孟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偷即侥幸,不守善道。领导人不守善道,不能做民主,而且有死亡之灾。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征重税,修华屋,打人杀人,一幅恶霸无赖紈絝相,大臣赵盾多次批评晋灵公,晋灵公心生怨恨,遂派组魔刺杀赵盾,鉬宽凌晨去杀赵盾,见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鉬磨感叹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威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打一于此,不如死也。触视而死。襄公二十二年,郑穆公之孙公孙面之子游贩路遇娶麦者,是人之要,后其夫攻杀游贩,借共妻逃亡。公孙舍之也是郑穆公之孙,为正国正卿,速废游贩之子而立公孙虿之子游吉,说:“国卿,君之威也,民之主也,不可以苟。请舍子明之类。”子明即游贩。公孙舍之并命召回杀游贩者。命游氏不得寻仇。昭公五年,晏子说:“ 能用善人,民之主也。”这里出现的“民之主也”,即阐释的是“民主”的概念。只有能为民做主,以民为主,为民请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可以成为民之主。

中国古代的民主政治文化,根植于“民为贵”的认识,《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人民、国家和君主三者之间,人民是第一位的,国家是第二位的,主是最后一位的。孟子的这个论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也是和德国学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观点一致。

得人民者为天子,体现了多数人决定的民选原则。《孟子•公孙丑上》主张领导人要让天下之士、商、旅、农“皆悦”,《孟子•梁惠王下》主张君主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离娄上》说:“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对君主的评价,应以民心的向背为根据,民心一日背离,改朝换代是必然的。所以,《孟子•梁惠王下》认为汤放桀、武王伐纣不是“以臣弑君”而是诛一独夫。《孟子•滕文公下》把杀掉暴君看作是“为匹夫匹妇复仇”,“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正义之举。

民主需要保护言论自由,需要保证人民的批评权利,《国语•周语上》记载周厉王暴虐,受到国人的强烈谴责,周厉王派暗操搜罗批评者,发现有诽谤者即杀,国人不敢言,周厉王因此沾沾自喜,以为得意,召公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三年后被国人流放。《左传》载襄公三十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有人建议郑国执改者子产毁乡校,子产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著者,否则行之。其所恶者,否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民主是多数决定,但也需要保护少数人的自由。《论语•颜渊》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回答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领导人既然是为全体人民服务,就不仅仅是要善待善人,也要积极引导恶人向善。

民主是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而中国人远在唐尧虞舜时期,就已经有民主的成功实践,可惜的是,随着小康取代大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民主传统渐行渐远。唐尧虞舜的天下为公,被三代以地方自治为特征的封建制度取代。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封建制度又被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取代。明代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演变为皇帝个人专制,清朝则堕落为皇帝专制与种族压迫结合,其黑暗程度更是无以复加。

辛亥革会的代表人物孙中山的理论支撑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的核心是尊重人权,建立民主主义立宪共和体制。孙中山说他的三民主义原则既来源于中国传统,又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相通。“五四运动”的口号就是“科学”与“民主”。毛泽东多次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继承者,1945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更清楚指出,自由民主的中国实行普选,并将实现三民主义,以及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原则与罗斯福的保障公民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近代学者多能从孔子及中国传统文献中寻找到“民主”的契合处,但当代人却多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缺少民主传统,有些人则认为既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没有民主传统,就应该反对西方的民主政治观点,继续继承专制主义的政治实践。毫无疑问,当代流行的这两种观点都是缺乏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演变轨迹的基本了解,因而都是错误的。否定中国有民主政治文化的观点与20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学者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而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观有关,主张中国继承专制统治、抛弃民主政治观点的人则完全倒退到慈禧太后的语境中。慈禧太后提出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是由于她想继续清朝的专制统治,而当代人这种观点,无疑是在误国误民。

三、文明释义

文明是人类超越野蛮阶段表现出的生存状态。文明体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善意关系。文明也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这个财富当然包括物质财物,但更重要的是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政治、道德等。

《尚书•尧典》说:“帝舜白重华,协于帝。溶哲文明,温恭允寒,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像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换,百接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程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述。孔颖达《尚书正义》说:“经纬天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舜深哲文明,温和恭敬诚实,美德传布天下,因此唐尧从草莽拔擢舜担任领导职务。舜担任领导以后,民遵无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百官称职,四方和睦,风调雨顺,明阳和谐。舜之“文明”,就表现在他对天地万物人性透和把握的知识体系,以及引导社会问善的推动能力。朱熹《朱子语类•大学》在解释《礼记•大学》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著”时说:明微赶知,‘止于至善’是守。夫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圣贤未尝不为两头底说话如中体所谓‘择善固执’,择善,便是理会部之事;固执,便是理会守之事。至《书》论尧之德便说‘钦明’,舜便说‘濬哲文明,温恭允塞’。钦,是钦敬以自守;明,是其德之聪明。‘濬哲文明’,便有知底道理;‘温恭允塞’,便有守底道理。”由此可知,文明就是坚持善道,坚而守之。《论语•泰伯》载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死守善道,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性的根本特征,也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