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考源(五)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方铭

(接上文)

四、和谐释义

《礼记•乐记》说:“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中庸》说:“南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中,“和”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核心价值,是评价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说文解字》曰:味,相膺也。協,众之同和也。谐,洽也。又《广雅•释诂》曰:和,谐也。“味”即“和”,“鹰”即“您”“鹰”,简化字则作“应”。“協”简化字作“协”。“和”本意为应和、唱和,引申则有和顺、平和、和谐、协调、适合、适当、舒适、和睦、温和、调和之意。协、谐都有“和”的意思,和协、协和、和谐、谐和等与“和”合成的词,其核心置义均来自于“和”。

《尚书•舜典》曰:“律和声。”又曰:“神人以和。”“和声”就音乐的和谐而言,“神人以和“”指通过诗乐培养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唐,简而无做”之美德,善待人民,从而得到天神的佑助,实现天与人的和谐相处。《尚书•尧典》赞杨帝尧“协和万邦”,是说帝尧能选贤举能,光明公正,讲信修睦,宽惠待人,不谋取私利,人民安定幸福,社会风俗和顺亲睦。《关雎》中的君子即君主,郑玄笺《诗经•关睢》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

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

《尚书》是孔子整理的上古帝王遗书,寄托了作为中华文明先知的孔子建设理想社会的蓝图和路径。孔安国《尚书序》说孔子“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造、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孔子编纂《尚书》,其目的就在于垂世立教,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所以《尚书》说“和”最多。《尚书》选文起唐尧,迄秦穆公。唐尧是孔子所高度肯定的大同时代圣君的代表,《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赞扬秦穆公说:“秦, 国虽小,其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段,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曰,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秦穆公是唯一一位体现王道精神的春秋领袖。

“和”建立在德治的基础上。所谓德治,指的是领导人能以天下为已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尚书•大禹谟》中夏禹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善政即德治,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就要修水、火、金、木、土、谷物质文明之六事。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的目的是追求社会和谐,此三事可以理解为政治文明。“正德”指领导人需要先进的德治文化的指导;“利用”指领导人需要追求科学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厚生”指领导人始终要以民为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和”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尚书•皋陶谟》有“同寅协恭,和衷哉”一语,指以五礼正诸侯,使敬恭而和善。皋陶说人之九德为“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柔而立”“直而温” 包含有柔和、温和之意。领导人应坚持九德,一心为民。所以,皋陶又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皇天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孔颖达认为此即《尚书•泰誓》所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是“戒天子使顺民心,受天之福也”。

夏后启之子太康好游猎,不恤民事,为羿所逐,《尚书》载《五子之歌》,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之句,民可亲近,不可卑贱轻下。民是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宁。领导人应敬爱人民,体恤人民。太康没有遵守“和钧”古训,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所以导致灭亡。

《论语•季氏》子贡说孔子“慎言”,“动之思和”,慎言和动之思和是一切圣贤之士所必须恪守的原则。盘庚是商朝的重兴之君,迁都于亳,但是公卿百官不愿意搬迁,《尚书•盘庚上》载盘庚批评公卿“不和吉言于百姓”,“以自灾于厥身”。公卿百官是民之师长,当倡民为善,群臣亦不欲徙,是为恶于民。《论语•学而》载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追求和谐是一切制度设立的目标,但和谐不是调和与顺世。商汤嫡长孙太甲即位后“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三年,太甲悔过自责,伊尹乃迎归帝位。《尚书•咸有一德》载伊尹告诫太甲说,“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曰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伊尹特别强调“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在于“主善”,在于永远不违背人民的意志。

“和”是求善的结果。求善除恶,目的在维护人民的利益。周不以武立国,而任德治,因此天下和谐,长治久安。刘向《战国叙》说周“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者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论孝悌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之刑错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德”。《汉书•严安传》载严安上书赞周成王、周康王时期“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是和谐社会的经典样本。自此而下,则如《庄子。知伯游》所言“每下愈况”,战国时期“强陵弱,众暴寡”,“此民之始苦也”“民无所告诉”。民不聊生,是反和谐的样本。(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