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考源(六)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方铭

(接上文)

《论语•子路》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指党同伐异;“和”指求同存异,尊重别人主张的权利。《尚书•康诰》有“四方民大和会”句,“和”为“和悦”之意。又曰:“惟民其敕懋和。”赞周成王时领导人向善,因此人民服化,人人求善,社会和睦,民尽弃恶修善。《尚书•梓材》曰:“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泽先王受命。”这是说周天子治中国,推广先王之道,以德治国,国人一心向善,心气和悦,社会和谐。

单骑出宫,入山谷间二十余里,太息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宫女皆皇帝侍妾、隋文帝临幸侍妾,并不违背隋朝的法律,独孤皇后杀宫女,显然是对宫女生命权和隋文帝爱情自由权力的破坏。

中国古代典籍在使用“自由”一词时,有的时候表达的是反自由的意思。《后汉书•皇后纪载汉安帝皇后阎姬在丈夫去世后专权,任用兄弟执政,“兄弟权要,威福自由”。这里的“威福自由”就是胡作非为,作威作福。《后汉书•乐恢传》说乐恢忠直,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权臣窦宪厚善,“纵舍自由”,被乐恢劾奏。“纵舍自由” 也是“作威作福”之意。《后汉书•周兴传》载尚书陈忠上疏荐周兴,批评“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此处“自由”指随心所欲,但此随心所欲不是《论语•为政》载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是“逾矩”的为所欲为。

毫无疑问,作威作福、恣意妄为、为所欲为、胡作非为不是“自由”,并且与“自由”完全背道而驰。《汉书•楚元王传》载刘向引逸《尚书》说:“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领导人作威作福,必然限制人民的自由,是权力的任性,当然会损害百姓与国家。中国社会的长期积弱即根源于此。

孔子的自由思想,与他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相联系。《礼记•礼运》中所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鰥、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团”;“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实际上指的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制度安排和建设免予匮乏和恐惧的社会理想。

在中国古代社会,言论自由是社会的基本共识。《国语 •周语上》载周厉王暴虐,却担心人民诽诱自己,派人监视讲读者,企图控制言论,受到国人反对,但周厉王不思悔改,三年后被流放于彘。秦始皇焚书坑儒,人民不能发表反对意见;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不但不让人民发表反对意见,还迫使人民说假话,最终导致世而亡。无论是周厉王还是秦始皇帝及赵高,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桩上。

汉族人并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 但在中国古代大部分时代,信仰自由是得到保证的。中国本土的道教,以及来自于西域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摩尼教、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都在中国有广^泛信众。《论语•为政》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旧注以攻为治,即指治异端邪说,则有害。案《论语先进》载鲁国权臣季孙氏富于周公,而孔子的学生冉求还极力为季孙氏聚敛财富,孔子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此处“攻”即进攻、批判之意。则“攻乎异端”之“攻”,应该理解为进攻、批判之意。《论语•里仁》载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是说人的缺点在于党同伐异,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知道爱人的道理了。《易传,系辞下》载孔子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易传•坤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孟子•公孙丑上》说:“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切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按照原始儒家的逻辑,尊重一切教人向善的宗教信仰,也是必然的立场。

自由需要保护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天赋权力,因此必然反对专制和暴虐。孔子的“里仁”与孟子的“居仁由义”就是强调一切行为都必须合平正义。《孟子•尽心上》说:“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人由义,大人之事备矣。”《荀子》强调“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说苑•贵德》说:“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者,必忽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里仁即居仁。原始儒家强调“居仁由义”,就是强调永远不能做危害他人的事情。《三国志•蜀主传》注引《先主遗诏敕后主》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此言,正是立足于孔孟思想的观点。明方以智《一贯问答》说:“心不直即不自由,不自由即非礼,自由之几在乎自克。”实现自由, 就需要领导人正直善良,恪守正义,严格自律。

战国时期杨朱和庄子是自由的倡导者,《列子•杨朱》说杨朱认为“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在杨朱看来,“世固非一毛之所济”,有人损一毫,则有人以天下奉一身,如果人人不损一毫,则人人不得以天下为利。庄子主张在行动自由受到限制的时候,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主张人通过“无己”“无功”“无名”,而达到“无待”的逍遥游,以对抗“有为”社会的罪恶。陈此生《杨朱》一书认为,庄子与杨朱“主张个人自由的观念”,“反对干涉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孟子•滕文公下》批评墨氏的“兼爱”和杨朱的“为我”是禽兽之行,是因为墨子强调平等的爱,却没有说明应该以“老吾老施及人之老,幼吾幼施及人之幼”的“推恩”方式去爱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以“不爱”为“爱”了。杨朱“为我”,虽然维护了个人的自由,却可能对他人的自由被侵蚀漠不关心,使鳏寡孤独废疾者无所救助。“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所以孟子说“吾为此惧”。(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