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研学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诗词楹联韵律的“学用互哺”研究与汉语的语言教养(二)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郭俊宏

(接上文)

二、楹联与古诗词的韵律的反哺研究:

一、楹联格律特点:

1.联律通则:联律通则是作联赏联的基础,基本规则有六条:即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率对拍;平仄对立,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2.对仗的特点:

楹联和绝句律诗相比,它只有两句话,即上联和下联,对仗的要求和规定更加严格,使楹联是对仗文学的代表,其要求是字数对等,词性对应,节奏对拍,忌无规律重字,形对意联,把对仗文学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明阳对称的哲学观念,也集中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例如:

读书百遍义方见;

炼字十年辞始通。

3.平仄特点:

楹联的平仄继承了近体诗的平仄要求,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此基础之上,楹联又有自己特殊的规定,其一是仄起平落,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其二是上联联尾忌三仄,下联联尾忌三平。其三是平仄对立,平仄交替,即一联内平仄交替,上下联平仄互相对立,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把中国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最大程度的表现了出来,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至今不衰。总结来说,楹联体现了汉语文学音乐之美:词语的韵律和声律的和谐对仗。例如:

读书百遍义方见;平平仄仄仄平仄;

炼字十年辞始通。仄仄平平平仄平。

一龙百爪润舟曲;仄平仄仄仄平仄;

万壑群山拥翠峰。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两幅联中,上联仄落,下联平落。上下联句内平仄交替;上下联平仄对立。的律和声律对仗和谐,有节奏之美,音乐之美。

二、古诗词韵律研究:

古诗词韵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古诗词对仗的修辞特点;其二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和要求;其三,古诗词的押韵特点。当然中国古诗根据格律特点,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有对仗特点,在平仄和押韵方面都比较宽泛,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但是近体诗和词在平仄和押韵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本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近体诗。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对仗的特点:

对仗有四个要求:即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声律对仗,不用重字。近体诗的对仗体现在诗歌中主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如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千里目对一层楼;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海日对江春,生对人,残夜对旧年:在律诗中严格规定领联和颈联对仗。《游山西村》一诗中,山重水复对柳暗花明,无路对一村: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直对圆。律诗中严格要求颈联和颌联必须对仗,有的就是一副对仗工稳的楹联,如《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绝句》中,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营上青天。调中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仅曾相识燕归来,即是词句,也都是对联。

2.平仄声律的要求:

近体诗在平氏上的要求是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四六字定要平仄交替,平声读起来悠扬舒缓;仄声短促,有爆发力,铿销有力。这样我们吟诵起来,就会抑扬顿控,不失单调。以下举例说明: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庆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诗中高远的关系王之涣处理得非常迷人。你听听最后的一句,仄仄平平平。这首诗豪迈,壮阔,它志存高远。事实上,这首诗写了两样东西,高,还有远。也许还有高和远之间的关系,“更”和“上”及“一”是三个仄声,非常狠,无比地铿锵,音调是向下砸的,含义却指向了高。“层”和“楼”则是两个阳平,韵母悠扬、嘹亮,呈现的是远。——又高又远,这就是盛唐。它和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路数。意象再加上声律,共同构成了巨大的体量,也就是所谓的大唐气象。唐朝就是大,不只有体量的大,也精神的大。请注意,读诗歌,尤其是读律诗,和读小说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带上字的发音,声音也是诗歌内容的组成部分。要知道,就为了这些声音和音调,唐朝之前的许多诗人都死在了路上,他们的幽灵在期待后来的大唐。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朗诵,最大限度地体现诗歌的音韵之美,这才不辜负唐朝之前的那些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仄仄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仄平平仄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仄仄平平仄仄,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

断肠人在天涯。仄平平仄平平。

3.押韵的特点:

韵则是收与放产生蔼气铿销的味觉。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的,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的。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的。近体只在偶数句押的,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厌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 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例如在《登鹳雀楼》中,韵脚(u)的字依次是流,目,楼;《次北固山下》的韵脚(an)的字依次是前,悬,年,边。所以说,近体诗的押韵是有规律可循的。

总之,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今天,将楹联艺术的对仗、韵律和初中古诗文对偶、韵律教学结合起来,达到学用互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楹联和古诗文的兴趣,又能很好的掌握楹联古诗文的韵律知识,掌握古诗文吟诵能力,提升学生的古汉语的素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初中学生接触、感受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审美经验与认知发展,传递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对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大有神益,提升汉语言的语言教养。并逐渐渗透到孩子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