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正确理解传统典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以《论语》阅读为例(三)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郭令原

(接上文)

四、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关于忠、恕,在现代社会中受到非难最多,大多是因为对其内涵了解不够造成的。忠,人们想的最多的是忠君或愚忠等等。应该说,《论语》中提到忠的地方不少,《学而》篇曾子说到“为人谋而不忠乎?”朱熹《集注》曰:“尽己之谓忠。”《周礼•大司徒疏》曰:“ 中心曰忠。中下从心,皆有忠实也。” 从文字本身主要表达的是,尽心尽意的意思。比较明显的对象为三:一是《学而》篇曾子所言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这里的人没有确指,可以指君,也可以指一般人,不过“为人谋”是协助他人做事,这里有个前提是和对方有了契约关系,则必须尽心尽力。古人常常把中和信联系在一起,如同篇的“主忠信”,忠有主从关系,信则完全是平行关系。二是明显的君臣关系,《为政》篇载: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是当时的鲁国执政者,他是希望民众忠实于自己。但孔子告诉季康子“孝慈则忠”,就是说民众对执政者的忠不是无条件的,包注曰:“君能上孝于亲,下慈于民,则民忠矣。”

此说是也。孝是给社会树立榜样;慈则能得到民众爱戴,忠是民众对执政者善政的回馈。《八佾》篇又载: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安国注曰:“定公,鲁君谥。时臣失礼,定公患之,故问之。”刘宝楠《正义》又曰:“定公承昭公之后。官室益微弱,时臣多失礼于君,故公患之。言如何使臣,臣事君,将欲求其说以就正之。”国孔子以“以礼”和“以忠”答之,认为二者是对应的,如果没有“君使臣以礼”,就没有“臣事君以忠”,君臣各有各的职分,因为是对鲁定公说的,更强调了这二者中的做君主的责任,告诚国君不可以胡作非为,显然和愚忠有很大的不同。《公冶长》篇子张问孔子:”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这里所忠者足指自己的工作职守,屈然和国君有关,但串克是为国做仰,” 不足为君主个人体现的忠。这里“忠” 抽象化了的价值就是敬业的要求。

恕,现代人往往把它理解为宽恕,把孔子理解为无原则的人。实非共本意。《里仁》篇载: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说文》:“恕,仁也。从心,如声。”段注:“孔子曰:‘ 能近取譬, 为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是则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这是说,恕是行仁的一种方法,并不是仁本身。明赵宦光《说文长笺》:“如心为恕”最为得之。恕字虽为形声字,但古人语言中的声本身也含有意义因素,声音相近的字往往有相近的语源。如者,犹言比也。从心,如声,则有以心比心之意。在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才能和平相处;如果整个社会成员一味考虑自己的个体利益,而忽略他人的存在,如在现实生活中,贸易双方往往作为买方的一面,拼命压低产品的价格,希望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从卖方来说,有时尽量抬高价格,企图获得最大的利润。统治和被统治者之间,统治者往往无视被统治者的生存情况,被统治者也指责统治者的不从事生产劳动,都造成社会的分裂,是大乱的根源,简单用行政法令去约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混乱。而且,行政法令如果没有一个人人共同认可的标准,也必然是不公平的。那么,要做到社会公平,其依据应该是什么呢?孔子想到了“恕” 这个字, 把它作为每个人判断得失的方法。 《卫灵公》中又载: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勿施于人。”

“勿施于人”四字是对“恕”的解释。《雍也》 篇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正是此四字的完整表达,明白地告诉学生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中庸》“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对“恕” 的理解是准确的。《雍也》所言是在“使民如承大祭”之后,也就是针对如何管理百姓而言的,在古代社会,一般民众和统治者、管理者地位悬殊,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自主的机会,受着统治者和管理者的左右,所以对于统治者来说,自觉地考虑民众的感受非常重要,孔子提出“恕”,既是从社会稳定着眼的,同时,也考虑到作为人民众应该有自己和统治者平等地享受生活的权利。当然,孔子的局限是他仅是抱希望于社会中君子们的自觉,事实上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在《雍也》篇中孔子还说:“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如果说,前文是从否定方面说的话,那么,这里则是从肯定方面表达的。《大学》 对孔子的这个思想从历史的高度做了阐发: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正反两面的历史事实足见“恕”对于治国齐家的重要性。

当然,不仅是统治者的维护政权的方法,它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何尝不是侵害他人的利益,如果人们都可以换位思考,想到自己如果成为受害者,是不是可以减少很多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呢?

五、必也,正名乎

《子路》篇载: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 “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