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论儒学道统对中国当代价值建构的意义(三)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成兆文

(接上文)

共和国成立后,无论如何评价当时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运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人们通过控制力极强的组织行为,哪怕是乌托邦的召唤,都拥有一种空前高涨的精神。精明的当代人可以嘲笑那时候的某些盲目与空想,但是,铁人精神不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吗?王进喜不就是甘肃精神甚至是整个中国精神的化身吗?

再往历史深处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阳刚血性。在诸子百家时代,求知的欲望,思想的激情随处可见。在这个所谓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样态成型,至今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汉唐时代,中国人血脉贲张,激情与豪迈成为汉唐的主旋律,渴望建功立业、驰骋疆场成为时代主格调。值得注意的是,汉代在文化上两件事影响深远,一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件事是《史记》给华夏民族与匈奴人等找到了共同的祖先——黄帝。前一件事是后世议论不绝的,后一件 事则隐含在文化的潜流中,不为世人注意,影响却同样深远。这两件事共同的作用是形成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元化,以及真正的天下观念。汉人作为身分性符号出现了,武帝以来,汉人的强悍与包容都声名远播。唐朝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流的局面,说到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自信心的表现。唐诗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乃是因为后世难以拥有皇皇大唐那种包容开放的自信与激情。

唐朝以后,中国人的文化血性递减。宋文化总体精致细腻,但缺少了文质彬彬之质,开始走向文弱化。虽然,古今中外都有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打败的先例,而且在冷兵器时代,以机动和骁勇著称的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我们看到,中国人在汉唐时代的舒展大方,让位于宋明时期的内敛小气,疆域收缩,心态也跟着保守起来。宋明理学的流行标志着中国人的精神越收越紧,从“存天理灭人欲”发展到后世的“以理杀人”,文化从君子之风走向了野蛮之气。满清入关之际,南明朝还保存着超过百万之众的军力,却抵挡不住多尔衮十七万万的铁骑。

即使后世对宋明的军军力多有失望,但“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宋明时期的精英阶层还保留着气节与刚烈,别忘了陆秀夫背着南宋末代皇帝蹈海而死,自觉殉难者官民不下十万,而明朝崇祯皇帝盛传是在煤山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的。清朝时期,中国疆域不小,但文化上更加走向保守,甚至,文化上彻底丧失了先秦生动活泼、汉唐包容开放的大国心态。彼时,义理学(哲学)衰退,考据学流行,在严酷的政治高压下,士大夫躲到故纸堆里,国人精神之禁锢越发明显,封关闭海,自绝于世界发展潮流。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等引发了强烈反响,在中国上层却是泥牛入海,悄无声息。陈天华总结当时统治者“宁予友邦,不予家奴”,成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前身。内斗厉害而丧失同仇敌忾的对外意识,成了近代民族苦难的原因之一。

五、原因

国人“彻底”放弃精神性追求的大幕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启的。但往远说,这个报幕已经在近代有了先兆。

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以及新文化运动中的“德赛”二先生大旗,中国精英阶层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从器物(坚船利炮)到制度(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再到文化(民主与科学)的历程。国人意识到,西方器物的胜利背后有着文化的甚至是哲学的原因。这一认识历程无疑是走向深化的。 但另一方面, 这个历程伴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丧失。中华民族近代苦难史是精神的富矿,但它至今没有转换为丰厚的精神资源,仍然沉睡在国人的心灵深处。当代中国人心灵的失重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即使在诉诸笔端的文化作品,仍然难以寻觅到沉郁而深刻的精神图景。一个被金钱所奴役的社会是无法潜心深挖厚重精神资源的,遑论精深的思想加工。

当今中国价值建构所遇到的问题,与百年前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虽然社会文明基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近四十年来,物质主义下的价值扭曲也达到了空前。就在中日抗战初期,毛泽东等人就研究中日国民的差别,他把两国归结为是否有组织状态,这一总结至今有效。 所谓有组织状态,意味着能否凝结共识,团结一致。 团结的前提是意识到同属一个利益共同体,认识到彼此是共荣共损的利益攸关者。小农经济时代的中国看似地大物博,但被各自捆绑分隔在小块的土地上,造就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小农意识,这也是孙中山等人痛心疾首诊断国人是一盘散沙的根据。如果无法凝聚共识,中国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就无法转换为强大的综合国力。高度的组织化社会状态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图景,城市中有各个单位,农村有公社、大队、生产小队等,今天看,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组织变动显然是必要的,但重回无组织状态无异于强化散漫的小农意识的历史记忆。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的流变与实然状态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教训。当国民尚处在生存边缘的时候,过高的理想是立不住的。在这一点上,邓小平等人发起的改革开放事业,是恢复了人之为人的基本常识。由于对贫困日子的刻骨记忆,人穷怕了,就会对物质财富有过度的追求。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温饱迈向小康的社会转化中,土豪、炫富、烧包等挥金如土的生活集中开始爆发,暴殄天物都成了拥有财富的自大与自卑心态流露。在这一时期, 人们的财富欲望是基于 本能的,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只有拼了命赚钱才能弥补不安全感。国人的整体贫困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 而是几十代人的整体记忆。三百年来,当西方文明乘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快车急剧积累财富的时候,中国人大多还在遵循靠天吃饭、以食为天的生活,解放之初所谓的地主富农分子,其生产资料充其量相当于工业革命后普通的欧洲农民。近代以来,在列强和腐败政府等天灾人祸的多重作用下,让中国人空前赤贫,以至于多年来见面打招呼直是:你吃了没有?(未完待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