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同源殊途:墨学与庄学之文化路向对比探析(三)

作者:苗冬青

(二)方法:墨重逻辑–庄重体悟

在《墨子》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辩学专论,是后期墨学作品,被称为“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学、古印度因明学并称为世界古文明三大逻辑体系。

然而,在庄学这里,却体现出了鲜明的反对辩论的倾向。庄子认为“辩也者,有不见也。”他推崇的是“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并且,庄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提出“辩无胜”的观点:

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庄学认为堆砌无用的辞藻而游荡于诡辩之中,并非正道。“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因此主张“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墨学又针对“辩无胜”之观点,进一步加以反驳:

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

谓,所谓非同也,则异也。同则或谓之狗,其或谓之犬也。异则或谓之牛,其或谓之马也。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胡适先生对于此问题的看法是,“墨家因为深信辩论可以定是非,故造出许多论证的方法,遂为中国名学史放一大光彩。庄子因为不信辩论可以定是非,所以他的名学的第一步只是破坏的怀疑主义。”

庄学反对逻辑论辩,而更重直观体悟。庄学之认识对象亦非具体知识,而是寻求对“道”之体悟。其主要通过“心斋”“坐忘”之方法,由此而至“朝彻”“见独”“撄宁”。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三)特色:墨近宗教–庄返自然

中国缺乏宗教意识,然而墨学却是先秦诸子中最为具有宗教意识之学。这集中体现于其“天志””明鬼”之说当中。如“天欲义而恶不义。”“顺天意者,义孜也;反天意者,力政也。”故鬼神之明,不可为幽间广泽,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墨子的鬼神观念,一方面来源于上古社会悠久的鬼神祭祀信仰,另一方面亦与其”尚同”之说相一致。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其无政长,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三公、诸侯国君。然而,“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欲使其说得以立足,墨子不惜花费大量笔墨去论证鬼神之存在。

庄子思想之核心为人生哲学。但它主要不是从社会的、伦理的角度,而是从更加广阔的宇宙的、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人生的。在庄子哲学中,“气”为构成万物之基。“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通天下一气耳。”由此而生发出庄子独特的生死观:“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墨子认为人死则为鬼,可享受祭祀。而庄子则认为人与万物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生死不过是气之聚散,反对对于死亡的神秘与恐惧。在生死问题上,庄子的思想比墨子的思想更接近科学,庄子的生死气化的观点对于批判宗教神学的生死观是有积极意义的。庄子的纯从天地万物自然运转的角度看待苦乐处境的思想更接近于科学的或无神论的立场,或许更有利于宗教情绪淡薄的华人在困境中舒缓痛苦的心境。

三、墨庄之文化路向

梁漱溟先生在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人生的三路向”之说,认为“文化的不同乎是抽象样法的,进一步说就是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之不同。”他将此所谓“路向”分为三种:(一)遇到问题都是对于前面去下手,这种下手的结果就是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是生活本来的路向;(二)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就在这种境地上求我自己的满足。(三)遇问题他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在此,我们不妨将梁漱溟先生的“人生三路向”运用于墨庄学的分析之中,探析两者学说的“文化路向”问题。

(一)墨–意欲向前要求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虽然也会打铁,炼钢,做火药,做木活,做石活,建筑房屋、桥梁,以及种种的制作工程,但是我们的制作工程都专靠那工匠心心传授的’手艺’。“这种一定要求一个客观共认的确实知识的,便是科学的精神;这种全然蔑视客观准程规矩,而专要崇尚天才的,便是艺的精神。大约在西方便是艺术也是科学化;而在东方便是科学也是艺术化。”诚然,中国历来关于自然方面的知识,多偏重于“技艺”而非“科学”。不过,独在两千年前的墨家学派里,却闪耀着科学之光辉。前文已述,墨学中不仅有着具体的实践工艺,同时进行了丰富的科学探索,于此不再重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