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论“道家”及其阴阳的三三之变(二)

作者:姜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在我学习的金丹秘法修习中,就是要我们能把自身清空漏尽之后,感应自身和周遭的三三之变,进而以相应策略因应生活、工作、世事中的事物和问题,这样,就是道家所求的“和合”状态。

而实际,阴阳也是中医之根本,中医人不知阴阳、不懂阴阳、不会用阴阳,那说得难听点:就是“伪中医”。两千年前,古人把面对生命的医者分为上、中、下三工。道家对上工、中工、下工赋子了确切含义:

上工以灵性认知、认识生命和自然宇宙,有通天地、知天地、懂天地三个层次;中工以元神认知、认识生命和自然宇宙,有通鬼神、知鬼神、懂鬼神三个层次;下工以识神认知、认识生命和自然宇宙,有通阴阳、知阴阳、懂阴阳三个层次。知,知道理、法、术,而不会用。懂,会用法、术。通,会变化而质变。

中医讲究“精炁神”,那么在精的层面论阴阳,就是物质性人体生理、病理过程里的器质与功能、腹与背、脏与腑、血与气(此为狭义之气)、里与表……在炁的层面论阴阳,就是逆物而归和导物而生的“鬼神之术”。在神的层面论阴阳,就是通天达地,“知三而神明”了。由此分出了三个层次的三工。

而所谓鬼神者,亦阴阳之名也。所谓“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逆物,反向、违背、阻止。回归,成为“鬼术”。导物,把一种东西转到另一种东西里(转变或转换,物质、能量、或空间),生也,称为“神法”。两者统称“鬼神之术”。鬼神之术,可以用在日常,比如看病诊疗,针灸就是“逆物”的:想要治病(阻止、反向),先要制人;之后,导物才可生新。医道者,知“四变之所由来、着手于四变之何所”而已。所谓四诊者,“一物而四象”,六识通感罢了。鬼神之术,更可以用在修炼,炼丹就是逆物,由逆物到导物;还丹就是导物,由导物再回到逆物。

所以,阴阳是总括,但在不同层面,却有狭义、广义之分,我们所谓中医之上中下三工的阴阳、鬼神、天地都含括在这“大阴阳”的范畴里;而下工之“阴阳”,指的是狭义的“小”阴阳。因为阳一词已广为传播,大家对阴阳的基本含义都已经有一定认知,故借用名词以利表述而已。

而阴阳理论的实际意义在于“阴阳之用”,其中,阴阳的交感转化才是核心。“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造化之机!– 炼丹过程中,没有这“阳抱阴”“阴抱阳”之式的转换,哪里结得成丹、养得成胎?就是以自然间最基本、最普遍的阴阳交媾、精卵结合而言,都得有“阳抱阴”“阴抱阳”的转换,才可以造化生命。精子入卵之前,为“阳抱阴”,此时精为阳、起主动作用(可否受精);精子入卵之后,为“阴抱阳”,此时卵为阳、起主动作用(可否营养、着床以使受精卵孕育生长)。在我们的父母孕育我们的时候,同样有“四变”的过程。孕育之初,他们有爱有情、没有意识在无意中怀孕了胎儿。怀孕之后,他们开始有意了。从无意到有意,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其他阴阳之用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

比如,师徒授受。师父讲授时,师为阳、徒为阴,这样才能传教;徒弟提问时,师为阴、徒为阳,这样才能接受疑问而解惑。

比如,疾病的转化。我们体内可能都有病,病也有四种变化:未见炁时,无论什么诊断方法,都能证明我们很健康。

炁开始动时叫“未病”,就是没有病之前。在中医使用“四变”理论框架来诊断,要比西医要好得多。西医分不出炁动的不同阶段。只要炁一动,就说明身体上有不舒服的地方、或者身上有痛楚,这就叫“炁动”。若炁动而滞,那局部肯定出问题了。

炁动,还不能叫“病”,因为它没有成形。如果它成形了,“形变而常”,也就是变成一个常态了,这时候就生病了。如果它不成形的话,不能完全把它叫“病”,可以称为“亚健康”。

如果质开始变了,“质变而生患”,这时质一变,就开始出现隐患,这时是真正“生病”了。

在“未病”和“有病”之间到底怎么划分?未病先治–无病,治什么?而且,未病是治?还是调养?

再比如,在针法里,行针前,针为阴,病人肌肤、腠理、筋膜等的异常(“独处藏奸”之奸处)为阳– 医者要以手、眼、心去探寻、去揣摩;行针时,针为阳,被调整的奸处为阴– 针引力行、还原归正。这才是针法的高明之处– 太极之意也。正如太极拳里,顺势而为为阴,借力发力为阳,攻守之间多少阴阳已经互感互化了?

又如,医与患,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谁为阳、谁为阴?有句话,挺有道理:“世上先有了病,才有了医”–没有病人,医生如何处?病,生在病人身上,病因在他、病痛在他、病之修复也在他(人体的自愈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现有的想象)。我们做什么?我们所做,不过是发现其病因、纠正其紊乱、帮助其还原回和合平衡罢了。我们任一处置技法的应用,都要遵从于患者身体的反应和变化,我们应该自处于客位、为主体服务,依据主体的阴阳角力、独藏之奸、姿态体位、关节运动等等,做出手法、刺激强度、治疗时长……的调整。– 此时,病人一定是阳吧?

虽然病家是主体,所有的评估、处置、训练都要围绕他而动,但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生却要有“我是君主”的气概!–你病了,但你却不知因何而病,更不知如何疗愈。我,是帮助你的那个人,我知道你的问题所在,我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你要遵从我的指示和号令–这是君主之责,主体不过是治疗过程的执行者罢了;这时我就是阳!

在整个的医治过程中,医患的交感呼应是关键,医患阴阳的灵巧转换才彰显一个医者的高明吧?或许这是“医者,意”之谓吧?医者手下感觉的敏锐、专注力的集中是提高效果的必要条件;而无论医者、还是患者,对自己、对对方的感知和呼应,是更高层次上的医治艺术。

由上可知,关于对人体和自然的认知,我们的先贤已经以身家性命为代价,探索至生命的源头、宇宙的源头了。个人以为,当今所有关于生命认识的“新”、都只是各自不同的新的验证而已,不会再有更多新的发现或发明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