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云瑞,王春惠 先周、次商、后夏,逐次论说。最后,墨子将三代之《书》作综合论述,结合以证“鬼神之有”,即:故尚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明鬼...
作者:钟云瑞,王春惠 2、《尚同》 《尚同》篇的大义在于强调在下位者必须要统一于上位者的思想、言论、行为等,才能避免乱离纠纷,使社会得到安定团结。墨子认为选出仁人贤者以为政长,对人...
作者:钟云瑞,王春惠 摘要:墨子生平约在七十子之后,墨家学说渊源于儒学。《墨子》“十论”是墨家学派的核心理论,分专题论述学说的形式在先秦文籍之中具有代表性。《尚贤》《尚同》《兼爱》...
作者: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周光华 一、“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治政思想根基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卷四),因此反对扰乱社会稳定,残害百姓生命的攻...
作者:赵涵 正是在西方逻辑和国家剧变的刺激下,梁启超有《墨子之伦理学》,胡适有《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逐渐开始重视中国本土的逻辑学著作,即展开了对《墨经》逻辑的研究。 明...
作者:赵涵 《墨经》“故、理、类”这三个基本的逻辑学概念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逻辑学有重要作用。一个论题成立要有充分的条件或依据,推论的过程要符合一般规律,并且依据同类可推的原则来进行,...
作者:赵涵 从原始图画文字到殷商甲骨文,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很善于捕捉事物象的特征来进行分析。我国纳西族的文字东巴文就是用图画文字表现宇宙万物,虽然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文字系统,但可反...
作者:赵涵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天机乍现、思想勃发的时代,在这一转型时期,诸子百家呈井喷式发展,各种学说相继提出。在社会变迁和思想转向的背后是多种思维方式的发展,儒墨为世之...
作者:张昌林 这要求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正确理解与把握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将作为我党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和生命土壤的传统...
作者:张昌林 总起来看,虽然儒道法墨的思想体系和基本观点差异很大,但都将治理作国家和社会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得好,“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