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交战(一)

作者:赵涵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天机乍现、思想勃发的时代,在这一转型时期,诸子百家呈井喷式发展,各种学说相继提出。在社会变迁和思想转向的背后是多种思维方式的发展,儒墨为世之显学,其所代表的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对后世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谓象思维,是以《周易》和文字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具有情境性、感应性和无限流动性。“象”不是具体所指,而是不断生发的,“象”所表现的就是本质。而抽象思维以《墨经》的逻辑学为代表,构成“三物”(故、理、类)论格式,是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因明逻辑并列的世界三大逻辑之一。

一、两种思维方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象思维:以《易经》和汉字为代表

象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是人类早期的一种的思维方式,是最初认识世界的一种直观的方法,具有象征性、情境性、感应性和无限流动性等特征。

何为“象”?《系辞上》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可知,圣人通过设卦观象来预知事物发展的态势,并且“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由此形成“象”。“象”并非具体的实在,它带有“虚”的成分,接近于道家的“无”,可以生成天地万物,循环不息。从这个角度而言,“象”可以说是有名而无形的东西。“象”代表的而不是具体事物,也不是背后的抽象原则和规律,“象”本身就是本质。在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世界中,字宙间一切都为“象”的显现。抽象方法是西方主要的思维方法,中国古代最早的思维方式是象思维。

象思维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认知,它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情境性、感应性和无限流动性。

第一,情境性。“象”虽然接近于“无”,可以说在有无之间,但“象”的运动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的,具有唯一性和具体性。情境不同,“象”之所指也有所不同。如《说卦》曰:“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乾之象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情境的不同,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中,乾之象是不同的。不仅卦象有情境性,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更是表示了人生六十四种不同情境。如乾卦表示刚健的情境,坤卦表示柔顺的情境,屯卦表示初生、草创的情境,蒙卦表示蒙昧不明的情境。而每一卦的情境,又随时有六种不同的境遇,要随时采用适当的六种做法,这就是六条爻辞所表示的。如在乾卦刚健的情境下,初九表示事业初始;九二表示已有一定的准备修为;九三表示一种勇猛精进的创立事业的精神;九四表示德业并建到一定程度,又落入深渊;九五表示力量足够和时机成熟,如刚健之龙,飞升于天;上九表示物极必反。

第二,感应性。《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系辞上》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人可以与万物进行感应。以“五行”为例,“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的功能运转,体现的就是象思维。“五行”并不是五种具体的物质元素,而是五种功能,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反映了四时的循环运转。故“五行”可以与季节进行相配,凡是与春天发生感应的事物,其性属“木”;与夏天发生感应的事物,其性属“火”;与中央季夏发生感应的事物,其性属于“土”;与秋天发生感应的事物,其性属于“金”;与冬天发生感应的事物,其性属于“水”。“五行”还可与东南西北中相配,木居东方,火居南方,土居中央,金居西方,水居北方。这一套匹配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感应,背后并无严谨的逻辑思维,所以这一套理论在西方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抽象思维无法理解这一种感应关系。故刘长林先生说:“五行代表五种属性,它们不是抽象共性,而是五种感性具体的运动关系。”

第三,无限流动性。凡是有形的、有限的存在,都必须以特定的时空为依照,否则无法被人所感知。“象”具有无限性,所以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不断变化发展。“象”的无限性决定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生发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除《说卦》中记载的八卦之象外,还有存在许多“佚象”,所以三国时期易学家虞翻创造了很多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象”既是无限的,又是流动的,实际上揭示的是宇宙间事物的运动关系,宇宙间所有交叉错综的运动关系都会通过“象”昭显出来。“象”的丰富性、变动性和偶然性,正是根源于这种运动关系的无限性。

易经》中贯穿始终的便是象思维,《易传》“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表达都是”象”思维。《易经》之外,汉字也是中国传统象思维的一种表现。我们知道,思维可以被文字折射,文字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文字的内化。文字形成的过程实际也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于象形文字来说,其创造过程就是观象的过程,汉字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自己的“象”表达其中的”义”。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几种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表意文字,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古文字、玛雅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都曾以象形文字为主,但只有中国古文字通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一直流传至今。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