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经部文献

《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记载了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主要内容: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

主要思想: 

《周礼》在其赖以进行制度设计的更为根本的原则精神,制度规范正当性的根据,是仁爱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博爱精神,如:保息制度:“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代表性主要名句:  

上行之,下效之。——《周礼·天官太宰》。

橘逾淮而北为枳。——《周礼·冬官考工记》。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周礼·春官·冯相氏》。

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周礼·冬官考工记》。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周礼·冬官·考工记》。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周礼·冬官·考工记》。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周礼·冬官·考工记》。

代表性典出成语: 

安富恤贫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周礼·地官大司徒》

各有所值

 “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周礼·天官·冢宰》

利害攸关

“周知其利害。”—— 《周礼·夏宫·职方氏》

坐而论道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周礼·考工记序》

负固不服

“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一献三酬

“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 ——《周礼·考工记·梓人》

影响与价值:

政治制度

《周礼》一书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方面,从隋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礼》的“六官”设置的。唐代将六部之名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是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

文化思想

从后世影响上来看,西周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统治思想的核心。在其后的时代,礼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发生移转,从西周之时主要作为政治权力分配功能的原则,到汉代以后转变为社会生活层面秩序塑造和维持的机制,但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并未发生改变,反而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西周意识形态奠定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格局。

城市建设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著名的大都城在城市布局上都体现了《周礼》的礼制思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都城格局,成为历代帝王向往的楷模。中国封建社会盛期,最具有典范代表的都城——隋唐长安城,整个城市的布局严整、统一,充分体现出周代王城的布局特点。明清北京城,在格局上恢复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使皇城在都城的中心。还仿照《周礼》,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形成今日的布局。

版本流传:

《周礼注》在北宋末以前一直以单行本流传于世。后唐冯道主持刊刻的五代监本《九经》,以唐开成石经为底本过录而成,是首部刊行的单经,不含注疏。五代孟蜀刻《石室十三经》以注附经,宋代则普遍在经文下附有注文。岳氏《九经三传沿革例》中所提及的京本、监本、蜀本、潭州本、婺州本、建州本等,都属于单注本。至南宋,有人将经注疏合刻于一部书中,后来又将陆德明《经典释文》散附于各经之下,终而形成《注疏》之名。郑玄《周礼注》之流传亦赖其功。最早附《经典释文》音义的《周礼注疏》为南宋建刻《十三经注疏》本,因版式每半页十行,故又称为“十行本”。明嘉靖中李元阳于闽中以十行本为底本,重刻《十三经注疏》,是为闽本。万历中,北京国子监又翻刻闽本而成明北监本。崇祯中,毛氏汲古阁又翻刻北监本《十三经注疏》而成毛本。乾隆四年,武英殿重新校刻《十三经注疏》,是为殿本。嘉庆二十年,阮元重新校勘的《十三经注疏》在南昌府学开雕,此即现在通行之《十三经注疏》,又叫阮刻本。

 已知现存的单经注本有《周礼注》十二卷,宋蜀刻大字本,惜仅存卷九卷十,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国家图书馆藏两部;还有一部附《释文》金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还有附《释文》宋刻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等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部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存卷三;国家图书馆亦藏,存卷三卷四卷五卷六。经注疏合刻本,则有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明递修本,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完帙两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存二十七卷;另有附音义之元刻明修十行本,国家图书馆等藏。


名家评书:

陈亮:“《周礼》一书,先王之遗制具在,吾夫子盖叹其郁郁之文,而知天地之功莫备于此。后有圣人,不能加毫末于此矣。”

朱熹:“《周礼》书,广大精微,周家法度在焉,后世皆以《周礼》非圣人书,其间细碎处虽可疑,其大体直是非圣人做不得。”

参考链接:

1. 周礼(周公著礼制书籍)百度百科
2. 《周礼》中的8句传世金言
3. 出自周礼的成语
4. 宋儒对《周礼》的看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