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经部文献

《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是古代考试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孟子》一书现存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主要思想: 

一、性善说,是孟子思想的基石,它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之中。为人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提供了可能;为用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人的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人生来都是善良的,都具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二、“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他系统阐述了“仁政”型社会和谐理论,这一理论以经济和谐为基础,以道德和谐为核心,以上下和谐为主干,以善政善教为两翼。他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认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重民轻君”是他“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视培养贤才,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最大的乐事。他认为“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他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和见解。

代表性主要名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代表性典出成语: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五十步笑百步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

一暴十寒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缘木求鱼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百世之师

“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孟子 尽心下》

得道多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 公孙丑下》

负隅顽抗

“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孟子 尽心下》

饿殍遍野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孟子 梁惠王上》

艺术特色: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影响与价值:

战国时期,《孟子》一书并不被统治者重视,因为该书宣扬性善论思想,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阐述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不切合战国时代急功近利、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所以在当时少有君主重视。

宋朝时期,理学盛行,《孟子》所倡导的儒家仁义礼智,儒家王道思想、仁政措施,才广泛为统治者所接受,孟子的思想也广为流传,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孟子》在政治及经济方面的新主张,如改进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阐述的“井田制”理想等,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此后,《孟子》成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

《孟子》还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流传版本:

《孟子》的版本比较复杂,从内容形式看,主要的类型包括三种,一是白文本,二是注释本,三是在赵岐注本基础上的注疏本。

白文本。指无注文的《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如:宋刻递修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贾汉复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注释本。现存的主要包括赵岐《孟子章句》和朱熹的《孟子集注》,其版本繁多复杂。《孟子章句》后世又多称为《孟子赵注》, 是《孟子》主要版本之一。为《孟子》作注始于汉代,注者包括刘向、刘熙、郑玄、程曾、高诱等人,但他们的注本现在只有后人的一些辑本,如清人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黄奭辑《汉学堂经解》等。赵岐《孟子章句》是汉代《孟子》注本的仅存成果,也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一部完整注本。基于《孟子》及其赵注独特的地位、价值和发展历史,《孟子赵注》在一千多年的流传中因传抄、刊刻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其版本极为复杂。现存最常见的是四部丛刊初编本、四部备要单行本、十三经古注本、续古逸丛书本和以清嘉庆吴英父子校本为底本,参校清仿宋大字本而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注疏本。注是指赵岐的注释,疏是指宋是指宋代以来人的疏解,如宋代学人以孙奭名义撰写的《孟子注疏解经》,现存最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本;宋人蔡模的《孟子集疏》,常见的有《通志堂經解》本;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常见的有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本,以及后来中华书局整理的新编诸子集成本。

名家评书:

陈独秀:“儒家文化,乃中华文明之部分。”

胡适:“政治哲学带有很尊重民权的意味,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

梁启超:“白吕黎倡之,宋贤和之,孟学似光大矣。”

参考链接:

1.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百度百科
2. 《孟子》的核心思想
3. 孟子名言及出处
4. 《孟子》里有哪些成语
5. 《孟子》对后世有何影响?
6. 《孟子》版本简述
7. 现代名人对孟子的评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