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经部文献

《春秋左传》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主要内容:

《左传》主要记录了以儒家思想、等级次序和宗法伦理道德为线索,内容大到诸侯争霸、外交和战争的记述,小到各类礼仪规范、国家的典章制度、社会上各种风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道德观念,更有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内容应有尽有,且全书是以记叙、评论为主,语言亦具有文学性,所以也可以说是古代记事散文典范.

主要思想: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作者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具有儒家思想倾向。

一、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二、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如桓公六年记载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周大夫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都鲜明地表现出,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左传》更强调人的意义。

三、揭示社会丑恶,褒扬人性美善。作者本着“不隐恶”的态度,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诸如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僭越篡逆、互相残杀和贵族们的荒淫无耻、奢侈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虚伪奸诈、贪婪残暴的性格,进行了如实的记录和描写。但是《左传》更注重褒奖美善,记述了许多人物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困难的感人事迹,歌颂了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

代表性主要名句: 

违强陵弱,非勇也。——《左氏春秋·定公四年》

以私害公,非忠也。——《左氏春秋·文公六年》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氏春秋·僖公九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氏春秋·成公八年》

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左氏春秋·隐公十一年》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氏春秋·隐公十一年》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对而动,无累后人。——《左氏春秋·隐公十一年》

怨之所聚,乱之本也。——《左氏春秋·成公十六年》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氏春秋·昭公八年》

代表性典出成语:

拔本塞原

“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左传·昭公九年》

天经地义

 “夫礼,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大义灭亲

“石确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四年》

外强中干

“今乘异产以从戎事, 及惧而变…. 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左传·僖公十五年》

从善如流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成公八年》

心腹之患

“越在我, 心腹之疾也。”——《左传·哀公十一年》

斩草除根

“为国家者, 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夷蕴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左传·隐公六年》

史学地位

一、《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文化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史学的演进也是如此,而《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详尽且内涵丰富,史学价值显著。

二、《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它对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事的可靠记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

三、《左传》在记事中体现了有积极意义的指导思想和撰写原则,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首先,《左传》面对纷纭史实敢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所记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其次,《左传》在真实记事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不仅在史料取舍或事件的叙述中往往表现出爱憎与臧否的不同态度,而且,还常以“君子曰”形式直接评人论事,或给予谴责,或加以赞扬等。再次,《左传》对历史人物的褒贬,集中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并逐渐融入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之相当重要的评价体系。最后,《左传》强调人事作为,重视民心向背的重大政治作用,反对“困民之主”,都突出地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文学成就

一、《左传》显示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触目地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尤其一些战争的叙写最有特色),从而体现早期史书中文学成分的显著积累。在先秦文学史上,《左传》出现,预示着散文的发展已经面临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

三、《左传》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视为某种规范;其特具的文学色彩与文学价值,也是此前记事文字中所罕见的。

四、从总体看,《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留下了许多久经传诵的佳作,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历代堪称“观止”的优秀古文,所收《左传》各篇(节)竟达三十三则之多,可见一斑。此外,《左传》丰富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历史故事,还作为一部分重要的创作素材为后代的小说、戏曲所利用和发挥,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主要注本:

1、《春秋左传正义》,晋代杜预注,唐代孔颖达疏

2、《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撰,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3、《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撰,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名家评书:

李育:“虽有文采而不得圣人深意攻之,以为前世陈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贺循:“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刘熙载:“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刘知几:“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刘知几:“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

梁启超:“《左传》文章优美,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挈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极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术之能事。其记言文渊懿美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虽时代甚古,然无佶屈聱牙之病,颇易诵习。故专以学文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也。”

参考链接:

1. 春秋左氏传 (国学经典)百度百科
2. 史书《春秋左氏传》百度百科
3.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左氏春秋》十大经典名句
5. 《左传》中的10个成语典故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