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生命智慧之光照入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论开辟生命科学的创新之路(三)

来源: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师    陈  蕾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江书陆

三、以生命真理开放与重建社会科学

开放与重建社会科学是古本根基金会在充分调研社会科学起源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的核心见解。其开放之义旨在将隐秘潜含于社会科学理性预设中的各种“理所当然”重新问题化,它们主要包括:不被质疑的学科划分原则、社会科学理性原则的客观公正性、物质与精神二元对立的“两种文化”观的现实性和有效性等。重新问题化的必然结果是在这些社会科学的基础层面召唤更广泛、更充分的探讨,达成新的理性共识原则,以实现社会科学的理性重建。

应该说,古本根基金会所提出的问题与见解是具有独到眼光和超然卓识的。自然科学发展越来越敬畏宇宙之复杂不可预测的趋向,以及社会科学也越来越需要融入人文解释的趋向,均表明传统科学理性原则下“两种文化”的分界、多元学科的分界已趋于模糊与消解,如果我们不在开放社会科学的基础上重建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并把新的理性原则渗入大学多元学科的建制与教育传承中,原有的认识论将越来越成为遏制创造性知识生产、束缚人类灵性发展的障碍。同时,社会科学作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智库资源与支撑体系,深深嵌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组织管理中,故社会科学的创造主体若不能自在安心,社会科学的观点若存在异化、扭曲,其所产生的负能量必然会层层传导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因此,对于有志于弘扬生命科学文化的同仁来说,以生命真理参与社会科学的开放性重建,把生命之光照入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普惠大众、造福万民的重大契机,也是必然要去面对和经营的事业。

那么,从具体层面上看,应该如何以生命真理参与社会科学的开放性重建呢?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几乎都弥散着或强或弱的复兴人文精神、指向人性解放的呼吁,然而人文精神与人性终极关怀的缺失,依然是社会科学领域多元学科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以笔者之见,复兴人文精神的种种努力大体可归于两个方向:

一是致力于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外另辟疆域,以含摄前两类科学领域所不能有效容纳与光照,却对人类文明发展极富价值的内容,并尽其所能地将其完善与体系化,以谋求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平行发展、分庭抗礼之势,潘麟先生的努力即属此列。这种增量变革的致思路径有利于深掘和透见生命本体及人文精神的独特逻辑,最大程度地把人本精神从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压抑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但其体系化建设毕竟需要较长的周期,且要在既定根基深远的学术格局中另辟蹊径,须获得稳固有效的制度性支持以培植与发展新的科学范式,实属不易。

二是致力于批判与分析既有社会科学领域中人文精神缺失所导致的种种问题与困境,包括学术异化、解释效力降低、创新力不足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局部问题具体诊断,并以加强人文精神作引导,探索化解危机之道。这种存量变革的致思路径有利于因应时势和具体的问题语境,以更善巧便易的对话方式参与既有学科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开放性重建,从而将变革性力量辐射到更广阔的学术实践范畴之中,但这种以灵活见长的变革策略与路径常常因缺乏体系化框架的支撑难以积蓄与传承深厚力量,故易流于松散零碎,易失于嘈杂混乱,往往显得批判有余建设不足。

基于这两个努力方向的各自长短,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这二者融会贯通,扬长避短,一方面取法于第二种方向善巧的介入契机,即以社会科学学科反思为入口,探寻以主体生命真理化解既存问题与困境之道,让人文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彰显神通、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取法于第一种方向将学问系统化的方法论理路,以整体反思取代局部反思,通过开辟或复兴社会科学各学科门类的元理论研究领域,将主体生命真理的探索议题与学科制度建设的议题有机结合、系统关联,既为本学科的危机反思与专业重建提供可持续且强有力的后备支持,也为自身道统的积淀与传承赢得有保障的制度性支持。

至于社会科学元理论的建设,既往的研究依然多以理性逻辑的观照为主,旨在以更缜密的理性思辨将问题归统到更抽象的层面,讨论的议题涉及学科构成的社会学与历史学分析、学术共同体价值旨趣的取舍、学科中心逻辑的提炼、学科知识规范的共识化探讨、学科知识体系的宏大建构等。虽然这种理论取径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原先碎片化反思的超越,但在共识的达成与观念的普及上依然面临重重困境。为此,将生命智慧之光引入学科元理论建设,把专业学者、专业共同体、专业教师、专业学生、以及与专业研究活动相关主体的生命成长作为核心关切,以此探讨学科建制的基础问题,或是一条值得尝试的理论创新之路。


注释:②社会科学理性原则的客观公正内涵应面对是否存在男性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意识形态批判视角的检视,同时不可忽视“研究者不可能完全中立”、“测量者会对被测量者造成不可避免的干扰”等来自方法论方面的质疑。

参考文献:

[1]潘麟导师生命学系列经典(7本).2015年12月获阅。

[2]沃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7。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