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再认识(四)

来源:西湖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 冷 晓

二、风光秀丽名胜多

杭州之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与秀丽的西湖和“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结构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以西湖为中心,谍带江河,傍山依水,“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这样的城市结构特征是少有的,保护规划应突出西湖为中心的风统保护,与风景区规划相衔接。有关名胜可分列为:

名江: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历史上曾为害人民,经历代治理,特别是吴越筑捍海塘,成为发展水利水运的合脉,钱王称“一水之利三千里”,当时只有经钱塘江、登州、莱州到达中原;同时发展海运和海外贸易,正由于“骈樯二十里”,才使杭州“开肆三万室”,至今仍为杭州湾内港,对未来海运等事业仍有很大潜力。同时,钱江涌潮可与亚马逊河媲美,成为一大奇观。1937年茅以升造钱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这是钱塘江的历史突破;九十年代的二桥、三桥飞架,在桥梁工程技术方面又有多项突破,成为全国之最,这是名汇历史文化的延续。

名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隋炀帝于与隋大六年(610年)开酱沟通江南运河,至今也有1400多年历史,运河与城河相接,提高了杭州的地位,促进了杭州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使杭州成为“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商贾辐辏”的商业城市((隋书·地理志》),并成为“东南名郡”,对隋开运河的评价,唐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运河对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未来发展水上旅游和水运也属潜在优势。九十年代的江河沟通工程超越了祖先创造的龙山闸,浙江闸,改写了运河历史,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宿愿。建议建运河-钱塘江博物馆。

名湖:西湖之与杭城关系重大,苏轼称:“杭州之有西湖,为人之有眉目”,历史形成的西湖独具风彩,这是历代人民精心治理的结果,建议建西湖博物馆,陈列西湖形成、演变、功能、保护、治理、资源、诗词等内容,尤应将治湖第一功臣白居易事迹及其《钱塘湖石记》立碑刻石,表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贤明州官(包括苏轼、杨孟瑛等),教育后人爱乡、爱湖、爱国。

名山:“杭州地脉,发自天目,群山飞書,驻干钱塘”(明杨孟瑛奏疏),天目山是杭州名山。“江南古陆”,至今保留众多古稀树种。天目山余脉楔入杭州市区,北为宝石山,南为吴山,吴山是传诵两浙苏南民间的名山,是杭州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目前,“开发吴山文化旅游区”科研课题已通过鉴定,建议名城规划与此街接:同时建议在吴山复建有美堂,以欧阳修《有美堂记》为主线和起端,集中介绍杭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世界了解杭州,使杭州走向世界。

名林:古树名木理应保护,杭州的名林应列入保护规划。杭州大规模绿化造林起自唐代。白居易的“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指的就是万松岭;清雍正八年(1730年)李卫补植万松,“风岭松涛”成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另一名林为九里云松,由唐刺史袁仁敬于开元十年(722年)造林,开杭州大规模造林的先河,历史上称此是“一大美政”,现在的九里松并非袁仁敬时所植,但为保护九里云松却留传许多佳话,值得发扬和提倡。此外,建国后于五十年代大规模义务植树,形成了吴山以宋樟为主的樟林,郁郁葱葱,恢复了陆游吟颂吴山的“缭以翠麓,覆以美荫”的旧观。

名园:杭州现有遗存园林其数量规模不如苏、扬,但杭州园林在江南园林中曾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颇有特色,清代有名的戏剧家、园艺理论家李渔就曾在云居山建层园,“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李渔的造园理论影响大江南北。苏州园林以人工为主,垒石为山,掘地为池,曲桥亭廊,以小见大。杭州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傍山依水,清新空旷,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色对衬协调,这种历史上的造园风格和个性特色,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现在古典园林所剩不多,建议将汪庄、刘庄列放保护范围,创造条件,对外开放。同时要重视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杭州的造园艺术登上了新的高峰,建设了具有一流水平的园林,如植物园、曲院风荷,灵峰等,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建议举行一次成多次造园艺术评选会,通过评选,奖励优秀,扩大影响,确立新一代造园艺术风格。

作者单位:浙江省民建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