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从《云笈七签》看气法与其他传统养生术的关系(一)

来源: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作者: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哲学专业博士 王彤江

摘要:本文对宋代道教类书《云笈七签》所载的隋唐时期的诸家气法与辟谷、服食、咽津、导引以及房中术等其他各种传统养生术的关系作了简要探讨,认为各种传统养生术在隋唐五代以气法为核心而逐渐走向融合。这一融合之所以成为可能,乃在于它们找到了共同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气,气法,养生

Abstract:This paper touc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kinds of Qifa and other traditional Health Cultivation.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various traditional Health Cultivation gradually syncretized together on the basis of Qifa in Sui Dynasty,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This syncretism was possible only because they found their common theory base.

Keywords:Qi; Qi-Methods; Health Cultivation

道教是非常注重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宗教。北宋初年张君房编修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籤》中保存了很多隋唐时期的气法与养生的材料,其中大多收录于《诸家气法部》以及《杂修摄部》中。对于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笔者已经作出过总结。本文将着重探讨气法与其他各种传统养生术的关系。

一、辟谷与服气

辟谷,也称作却谷、断谷、绝谷、绝粒和休粮,是为了达到修炼的目的而不食五谷杂粮的一种道教方术。

对于辟谷的作用,诸家气法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杂粮可在肠中产生污秽之气,并阻滞体内真气的运行,故应通过辟谷而达到“腹中无滓秽,但有真精元气。”《茅山贤者服内气诀》曰:“凡欲得道不死,肠中无屎(音滓),欲得长生,五脏精明。”《姑婆服气亲行要诀问答法》也在多处谈到类似的观点:“肠中常令净洁,其气即易流行。”“凡服气,欲得速流通,无隔塞,会须百物不食。”“凡服气,欲得循环身中,百物不食,肠中滓秽既尽,气即易行。”认为通过不食谷物可以达到肠中洁净,并进而使真气运行通畅。

第二种说法认为:人体内有三虫(或称三尸),名青姑(上尸)、白姑(中尸)、血尸(下尸),令人贪婪、好味、好色,是人产生各种邪欲的根源,并使人形衰神亡。由于此三虫专赖谷气而生存,故可以通过辟谷来除之。《中山玉柜服气经》曰:“即食百谷,则邪魔生,三虫聚,贯穿五脏,环凿六腑,使丹田不华实,津液不流注,血脉不通行,精髓不凝住,胎魄不守宫,阴魄不闭户。令人耽五味,长贪欲,衰形神,老皮发。若不却粒绝味,禁嗜诫色,则尸虫全而生,身神必死灭。若灭三虫、弭尸鬼、安魂魄、养精髓、固形神、保天地者,非气术而不可倚矣。”⑦“除了介绍三虫对人的危害以外,还提出了以服气而致辟谷的原则。

此外,《尹真人服元气术》还提出了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第三种说法:“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因此,只有通过辟谷才能使脏腑虚而不隔,也才能使丹田气存其本。

诸家气法所载的辟谷方法大体可分为服气辟谷与服食辟谷两大类。本节专门讨论服气辟谷,而服药辟谷将留在“服食与服气”一节中探讨。

服气辟谷,即通过服气而达到辟谷的目的。道教徒认为:人可以通过服气而获得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可以以气代谷,辟谷不食。故《中山玉柜服气经》曰“夫求仙道绝粒为宗,绝粒之门,服气为本。”

诸家气法对服气辟谷的作用进行了描述:“黄帝曰:食谷者知而夭,食气者神而寿,不食者不死。”“歧伯高曰:食气者,则灵而寿延,食谷者,多智而限命。”“炼魂神,服元气,千万不死,身得升天;食五味,祝淫鬼,千万皆死,形没于地。”无一例外地都把服气辟谷作为得道长生的前提条件,而把食谷作为导致形衰早夭的原因。

服气辟谷也有服外气与服内气之分。服六戊气法是典型的服外气辟谷:“此六戊法,亦是一家之义。以戊气入于脾,为仓廪之本,故也。此真不饥,若通益诸体,则不逮馀法矣。”戊属土,脾脏亦属土,在六戊日(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服气,可以使所食之气濡养“为仓廪之本”的脾脏,从而使人不会感觉到饥饿并实现辟谷不食。更多的隋唐五代诸家气法派别则主张服内气辟谷:“食气,皆内气也,咽之代食耳。”“肚空即咽内气,咽内气常满,自无饥渴。”


注:

①参见王彤江《〈云笈七签〉所载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初探》,载《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广州)。

②《元气论》,载《云笈七签》,第330页。

③载(宋)张君房攥辑,蒋力生校注:《云笈七签》,华夏出版社,1996年8月,第345页。以下引文中的《云笈七签》版本均同此,不再一一注明。

④载《云笈七签》,第379页。

⑤载《云笈七签》,第380页。

⑥载《云笈七签》,第380页。

⑦载《云笈七签》,第359页。原文字句、标点有误,据蒋力生等校注中华书局本(2003年12月)校订。

⑧载《云笈七签》,第346页。

⑨载《云笈七签》,第360页。

⑩《服气精义论》,载《云笈七签》,第334页。

⑪《延陵君修养大略》,载《云笈七签》,第351页。

⑫《元气论》,载《云笈七签》,第328页。

⑬《服气精义论》,载《云笈七签》,第337页。

⑭《王说山人服气新诀》,载《云笈七签》,第357页。

⑮《胎息精微论》,载《云笈七签》,第344页。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