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从《云笈七签》看气法与其他传统养生术的关系(四)

来源: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作者: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哲学专业博士 王彤江

三、咽津与服气
道教有“饥即吞气,渴即咽津”41之说。咽津,指修炼者为达到养生之目的而吞咽口中唾液。此术常与叩齿、鼓漱相配合而作为服气的辅助手段。道教徒把唾液作为修炼的至宝,并美其名曰“玉液”、“玉池”、“玉浆”、“醴泉”等,认为如能经常服咽,便可以灌溉脏腑、培植元气。
《元气论》认为人体内的六种液体(精、泪、唾、涕、汗、尿)同为元气所生,并被分配到人体的不同部位,以发挥不同的作用:“玉醴金浆,乃是服炼口中津液也。一曰精;二曰泪;三曰唾;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人之一身,有此六液,同一元气,而分配五脏六腑、九窍四肢也。”42故应把津液与神、气共同作为炼养对象:“玉池者,口中舌上所出之液,液与神气一合,谓两半合一也。”43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详细介绍了咽津的方法:“乃以舌柱上腭,料口中外津液,候满口则咽之,令下入胃,存胃神承之,如此三,止。”44即以舌在口中搅动,以刺激津液不断产生,待唾液满口后,用意念引咽至胃,如此反复三次。《太清王老口传法序》则介绍了以咽津配合服内气的方法:“凡初服气了,或气冲上,从口欲出,即须咽液送令下,咽液勿咽入息,恐外气入。”45初服内气时,内气容易上冲至口,可以通过咽津使内气返回丹田。
对于咽津的作用,诸家气法也各有论述。《服气精义论》认为咽津可以“饮之长生,寿命益长。”46《元气论》则论述更详:“常能终日不唾,恒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存,津液常留,面目有光。”47“溉藏润身,通宣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坚固长春,此所谓内金浆也,可以养神明,补元气矣。”48认为修炼者如能经常吞咽津液至腹中并加以炼养,就可以使津液转化为人体的元气,并滋养脏腑、宣通气血,从而强健身体。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唾液中含有一种抗肌体组织老化的腮腺激素,经常咽之可以延年益寿。另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淀粉酶、分泌性抗体等成分,有助消化、杀菌、解毒、抵抗某些疾病的作用。”49

四、导引与服气
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合称,是肢体屈伸俯仰运动与服气、存思、按摩、咽津相配合的一种养生疗病术。“多数情况下,导引伴随着吐故纳新的呼吸法。”50按其不同的姿势,可分为立式、坐式、卧式。关于导引术的起源,《吕氏春秋·古乐》载:“夕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为舞以宣导之。”51上古时为疏筋骨、祛湿滞而设计的舞蹈即导引术之雏形。至先秦时期,导引术便已经非常成熟。如《庄子·刻意》曰:“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52其中,“吹响呼吸,吐故纳新”为服气之术,而“熊经鸟伸”则是导引的动作。可以看出,当时的炼养者便常常兼习导引与服气。
对于导引的作用,《服气精义论》是这样阐述的:“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暢,户枢不蠹,其义信然。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其性命也。”53认为导引可以通利关节,调和荣卫之气,并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玄鉴导引法》则把导引的作用总结为四个方面:“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气。”54
隋唐五代诸家气法也非常重视导引术对于服气的辅助作用。《嵩山李奉时服气法》认为:在服气之前,“先须导引,令四体舒缓,然后为之”。55《太威仪先生玄素真人要用气诀》曰:“凡用气法,先须左右导引,令骨节开通,筋柔体弱。”认为通过行导引之术可以使气血通畅、身体柔软,有助于增强服气的效果。《导引杂说》也说:“右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56认为导引与服气相配合,可以使血脉通畅,百病祛除。
《云笈七签·杂修摄部》所收的《太清导引养生经》,著录于《通志·艺文略》,当出于唐代。其中的“蛤蟆行气法”、“鱼鳖行气”、“雁行气”、“龙行气”等术都是导引与行气的融合。导引术与气法相配合,除被道教养生家用于养生以外,还经常被医家用于治病,故《玄鉴导引法》曰:“导引秘经,千有余条。或以逆却未生之众病,或以攻治已结之笃疾。”57


注:

41《元气论》,载《云笈七签》,第330页。

42《元气论》,载《云笈七签》,第330页。

43载《云笈七签》,第328页。

44载《云笈七签》,第362页。

45载《云笈七签》,第376页。

46载《云笈七签》,第334页。

47载《云笈七签》,第329页。

48同上。

49吴受琚著:《道教的几种修炼方法》,载《道教与传统文化》,中华书局,1992年3月,第318页。

50坂出祥伸著:《长生术》,载《道教》(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第203页。

51《百子全书》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51陈鼓应著:《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393页。

52载《云笈七签》,第337页。

53载《云笈七签》,第201页。

54载《云笈七签》,第358页。

55载《云笈七签》,第337页。

56载《云笈七签》,第194页。

57《云笈七签》,第201页。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