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新时代发展墨学文化的思考(一)

作者:陆启光

摘要:在新时代里发展墨学,需要科学地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起含认识、普及、推广和应用的四位一体的墨学传播体系,以及含知、情、意、行的四位一体的墨学深化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知墨、爱墨、志墨、行墨。

关键词:墨子;墨学;新时代;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重要举措。墨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我们要科学发展它,使其辉耀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科学传承墨学

如同儒学等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墨子等先贤们尽管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善于吸纳前人思想的精华,创造性出了其解决当时诸多社会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路径,他们的思想理论及社会实践至今仍然富有启迪,但基于社会的发展和当时的历史局限性,这些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这种两重性共生的特点,一方面是“积极性”的发挥必然受到“消极性”的阻碍,“积极性”无法对“消极性”进行革命性的扬弃,无法实现体系性与实质性的突破;另一方面,“消极性”的膨胀,也必然受到“积极性”的遏制。在此意义上,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随着消极内容的积极,而消极方面则是附带着积极内涵的消极。积极与消极的交融共生,使得对任何一面的舍弃都不是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因而对传统文化的过分贬抑乃至全盘否定,或者过分夸大传统文化的普适性与现代意义,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不切实际的延伸扩展,上述对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都是不科学的态度,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是不足取的。由于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明天则是今天的未来,“传统文化有赖于现代化的实践而使之得到提升和超越,现代化也有赖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使之具有民族的特色。”又由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而“不管人们愿意或不愿意,一个能延续下去的民族文化总是在其文化传统中,而且不管如何改变它仍然是这一民族的文化传统。任何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背向现代化的传统”固然是“自取灭亡的传统”,但“背弃了传统的现代化”则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化”。为此,就要有一种扬弃的科学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明鉴其“积极性”和“消极性”,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这样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吐故纳新,也有利于保持自身文化的民族性而不至于变成无根的莲花、漂泊的浮萍。具体于墨学而言,则要在把握墨子思想本质基础上对其论述的各部分内容进行辩证的分析,主要围绕这样几个问题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有什么样的现实借鉴意义”,以“尚贤”为例,可以思考的问题是:墨子所说的“尚贤”是什么、墨子为什么要提出“尚贤”的主张、墨子认为怎么样才是“尚贤”、墨子的“尚贤”主张与其他主张是怎么样的关系、墨子的“尚贤”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有什么样的借鉴作用等等。而对于墨子的“明鬼”思想既要看到他当时提出这一思想的历史背景,更要看到这一思想的不足取方面。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科学意义上的“扬”和“弃”。

二、创造性转化墨学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把一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经过创造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于变迁的种子,同时在变迁的过程中继续保持文化的认同。”换言之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因而从本质上看,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方式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本身就是墨子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基因,“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忧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非但墨子如是,近代也有人认为“吾学以老庄为体,以禹墨为用。”(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墨学,不仅仅是知道墨学、理解墨学,或是仅将学习墨学等传统文化当作一种赶时髦,或是将其当作一种“心灵鸡汤”,更是要到知行合一,古为今用,即对墨学进行创造性的时代转化。

转化什么?如何转化?是将墨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必须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转化什么?“’创造性转化’的实质是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能沟通古今、中外的文化因子,通过综合创新,创造与时代文化相融通、与现实相协调的新文化。”在墨学当中,存在着许多能够沟通古今中外的文化因子,其人才思想、法治思想、平等思想、和平思想、军事思想、经济思想、科学思想、教育思想针、创造性思想以及勤俭意识等等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如何转化的问题,有的学者提出的意见值得参考,一要有激情的信仰呐喊者;二要有批判的建构者;三要有学院派的学术建构;四要有由当代语境出发的“现代文化”。在我们看来,对墨学进行创造性转化,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以下的观点更具有借鉴作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