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朱熹的孝经学(一)

作者:蔡方鹿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朱熹经学研究的对象。《孝经》作者在宋代以前历来被认为是孔子。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其后,《汉书·艺文志》记录:”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并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也认为《孝经》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而作。至宋初邢为《孝经》作疏,认为《汉书·艺文志》所云《孝经》是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一说有误,理由是”圣人之有述作,岂为一人而已”,但亦肯定《孝经》为孔子所作。邢是说:”因弟子有请问之道,师儒有教诲之义,故假曾子之言以为对扬之体,乃非曾子实有问也。”以《孝经》为孔子所述作,这在朱熹以前,几成定论。

另,在《孝经》流传的过程中,有今文和古文两种版本之分。今文本为18章,汉代有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等传之,经文皆同,而与孔壁古文相异,由东汉郑玄注;古文本为22章,称孔安国注,《隋书·经籍志》载:”《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古文本后出自隋刘炫。唐开元年间,唐玄宗诏令群儒质定今古文,并自注《孝经》,其后”今文行而古文废”。至朱熹依据《古文孝经》,作《孝经刊误》一卷,今载于《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六。认为《孝经》多出后人附会,为发此经之旨,乃分《孝经》为经传两部分,并疑《孝经》为孔子所作,又删去其文字,重新排列传文之次序,谓之刊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朱熹经学的特点。

一、”《孝经》,疑非圣人之言”

朱熹发扬宋学之疑经惑传精神,不同意《孝经》为孔子所作的传统说法,对《孝经》为圣人之言持怀疑保留态度。他认为”《孝经》是后人缀缉”,而非孔子所作。他说:”《孝经》,疑非圣人之言。且如’先王有至德要道’,此是说得好处。然下面都不曾说得切要处著,但说得孝之效如此。如《论语》中说孝,皆亲切有味,都不如此。《士庶人章》说得更好,只是下面都不亲切。”指出《孝经》除开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及《士章》、《庶人章》说得好外,其他后面的都未说到切要处,只说到了孝之效,即孝的表现、效果,而与《论语》中说孝的地方相比,不如其亲切有味,从而怀疑《孝经》非圣人之言。

进而,朱熹提出《孝经》的经文部分是曾子门人记孔子、曾子问答之言,也就是曾子门人为《孝经》经文的作者,或者说编定整理者。他说:”此一节夫子、曾子问答之言,而曾氏门人之所记也。疑所谓《孝经》者,其本文止如此。……顾自汉以来,诸儒诵,莫觉其非,至或以为孔子之所自著,则又可笑之尤者。”对孔子自著《孝经》的说法感到可笑。这是朱熹对自汉代以来传统见解的大胆怀疑,从而动摇了《孝经》乃圣人之言的权威。

朱熹对《孝经》的怀疑,受到了衡山胡侍郎等人的启发,他在《孝经刊误》文后所作记中称:

熹旧见衡山胡侍郎《论语说》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丈,程答书曰:顷见玉山汪端明,亦以为此书多出后人傅会。于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已及此。又窃自幸有所因述,而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也。

此处所说衡山胡侍朗对朱熹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胡侍郎为何人,则有两说:一是认为”胡侍郎即胡宏”,二是认为胡寅。考胡宏虽优游衡山下二十余年,但却只以荫补右承务郎,未曾任过侍郎,并且朱熹称胡宏为胡子或五峰先生,一般不以胡公相称,故胡侍郎恐不为胡宏。而胡宏之兄胡寅则任过礼部侍郎,后致仕,遂归衡州,并且据《宋史·胡寅传》载,胡寅著有《论语详说》,与朱熹《孝经刊误》所言吻合,故胡侍郎似即指胡寅。胡寅就《孝经》引《诗》,而疑其非经本文。朱熹受到启发,亦疑《孝经》,并指出其可疑处还不止此。通过与程可久的书信来往,得知汪应辰亦认为《孝经》多出于后人傅会,使朱熹进一步确信自己对《孝经》的怀疑。他说:”《孝经》妄意所疑,不谓汪丈亦有此说。近亦条具数处,并俟后便拜呈也。”通过对《孝经》的怀疑,而指出其非圣人之言,其经文部分只是曾子门人所记,这就使经典的权威受到怀疑。

二、以经传分《孝经》

朱熹把《今文孝经》的前六章、《古文孝经》的前七章划出来作为《孝经》的经文部分,即从《孝经》的卷首到”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处,以上为经文,以下则为《孝经》之传。其划分经传的根据是,尽管”经文亦不免有离析增加之失”,但认为经文从内在逻辑上讲,”盖经之首,统论孝之终始;中乃敷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而其末结之曰,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其首尾相应,次第相承,文势连属,脉络通贯,同是一时之言,无可疑者。而后人妄分,以为六、七章:今文作六章,古文作七章。”朱熹不同意《今文孝经》把以上内容分为六章,而《古文孝经》把它分为七章的作法,指出这样做使得其文意分隔间断,而不明其全体大意,以至不复得见孔子、曾子问答之言,破坏了经文脉络通贯的完整性。因而朱熹从其内在逻辑出发,亦即孝之大义出发,把这六、七章的内容合为一章,作为《孝经》的经文,另把经文以下划为传文。由此,《孝经》之经传便区分开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