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孔子文化》第14期 作者:宿莽 由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明先生率孔子故里学人编著的《孔子文化十五讲》(简称《十五讲》),已于2010年12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
来源:《孔子文化》第14期 作者:刘洋 《孔丛子》,旧题孔鲋撰。原书21篇,后附《连丛子》上下篇,共23篇,主要记述了自孔子到东汉时期孔氏家族十几位人物的言行事迹,内容广泛而丰富。...
来源:《孔子文化》第14期 作者:孔广鹏 罗志田先生说:“近代中国久乱而不治,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文化、社会、思想的重心。西潮冲击下,整个中国发生着巨变,重心之失落,根本上还是国人已失...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李川 (续上文) 另一位新儒家代表牟宗三则从的形上学的角度弘扬儒学的基本精神。为了回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挑战,牟宗三把开出民主和科学作为自...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李川 (续上文) 明朝中叶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将主要矛头针对儒学的“理”和“礼”。这时期涌现的儒学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鼓吹...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李川 在对中文“人文主义”一词的溯源上,它直接翻译于英文humanism,而此英文词是从德语词Humanimus翻译过来的,这个德语词初创于180...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王伟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历史上存在诸多观点,角度各异。就句读来说,存在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孙帅帅 《论语》中首篇首章中有一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一句为很多中国人所熟知的话。一般的讲法是:远方的朋友来了,多快乐啊!但本人不以...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侯乃峰 (接上文) 文王即将去世,受命不到十年,所以说“朕闻兹不久”。这里的“兹”是指“命未有所次”这个道理,“不久”应该是从文王受命之时算起。既...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侯乃峰 (接上文) 第10简: 7.次 原整理者释为“㳄”(或作“涎”),读为“延”,训为“及也”。我们认为原整理者对此字的释读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