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

旧学中滋养,新学中绽放——观俞平伯笔下的美学世界

作者:白石一枝

“培植阶前玉,重探天上花”,这副对联出自清代学者俞樾的手中,对尚未年满三岁的俞平伯寄予了殷切的厚望。而俞平伯于深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汲取经史养料,终成“阶前玉”,将人间锦绣、岁月之歌映于方寸之上。

俞平伯先生实属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出口便成章,这源于他的思想博古通今,既有着丰富的旧学积淀,能够了然古代历程、洞悉传统巨作,成为红学研究的核心人物,同时成立谷音社致力昆曲的保护发展,同时又参与新兴文学团体,其妙笔生花为新文学发展予以思想支撑。

先生笔下的世界极具美感,尤以散文著称,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的组织也为后世确立了典范。作品中既有醇美清空的悠然意境,又兼具雄浑恣肆的磅礴气势,他的文章受晚明时期小品文的影响,字里行间有着复古的气息,而语言又紧跟时代潮流,将口语、方言等杂糅于统一于所营造的美学意境,在强调美感韵律感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于是,在典雅华美中营造清新活泼之感,这是他的特色,也是他深厚文字功底的见证。

同样,在语言和作品内在上可谓文质彬彬,先生的浩然之气充盈于连接的符号中、动人的氛围里,言文一致且通俗易懂。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中抒情兼具议论、叙事,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情、景、理交相呼应的境界。恰如江锡铨所评:“如果说,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主要是一条抒情的河流,那么,俞平伯在桨声灯影中所展示的,则是一条启人沉思的秦淮河。这两条秦淮河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原野上是相映成趣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于新旧文化的冲击下,已有的传统社会秩序在繁华丰足的物质条件下黯然失色,新的社会风尚伴随着节奏的快速发展已背离知识分子所坚守倡行的核心道义,如此情景下,迷茫困顿已入团团浓雾遮掩了前路,彷徨游走的思想开始困兽犹斗,这正是作品的基调,也是先生的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对知识分子的关怀,进一步讲,也是对民族未来的道路的探寻。

凉月凉风之下,我们背着秦淮河走去,悄默是当然的事了。如回头,河中的繁灯想定是依然。我们却早已走得远,“灯火未阑人散”;佩弦,诸君,我记得这就是在南京四日的酣嬉,将分手时的前夜。

作品中冲淡的意境却有着浓烈的深沉感,含蓄朦胧的语言常将象外之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是先生的功底,正与他淡然处世、专心学问的大师风范相匹配,如今,斯人已逝但书香依旧,笔下的美学世界至今仍能够给人醇美的艺术享受!

国学百科网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国学百科网编辑,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