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

古琴弹罢风吹座——品古琴演奏家张孝禹的琴艺情怀

作者:建安章武

琴声因何动人?因达万物之情。七弦响处,时悠然如阵阵松涛应空谷,又澄然似漾漾秋水扣浅滩,汉瓦之上,满月垂照,秦砖之旁,铁蹄飞掠……演奏时的泠泠弦响,静默后的风中余韵,都是古琴带给这个浮躁世界的另一样神境。

弹得是琴,修的是心。对于数千年传承下来的那份古琴情怀,身为奏琴者的张孝禹深有体会。

“大约二十年前,我在济南学习的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就听到了古琴这件乐器真实的声音。在面对面的这一刻,我以后再也放不下了,从此魂牵梦萦夜不能寐……”,都说良琴与乐师正如深林求朗月、行云待山风,这段与古琴相识的缘起,实在很值得纪念。正如其人所说“一入琴门深似海,再想回头却很难”,人琴偶遇合,弦下风云生,在如今这个纷繁嘈杂的社会环境里,能于偶然间遇到似乎注定要相伴一生的乐器,诚为人生一大乐事幸事。

琴棋书画,琴居其首。古琴作为我国一件古老的汉民族乐器,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张孝禹曾在授课时谈及,比起其他中国乐器,他认为,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可巧的是,张孝禹所师承的诸城派所在地正是中国古琴的发源之一。《礼记·乐记》所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可见古琴历史已近4300多年,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长河。如张孝禹所言,纵观中国历史,古琴的传承在历代琴人的努力下,以其超凡的魅力、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研习传承和发展。为将这项技艺、这份情怀继续传递下去,张孝禹也已从事古琴教学多年。为了将这份事业推广到尽远,他曾在多个高校、团体等处从教任职,并参与2020年全球孔子公祭大典”古琴演奏。有不解者或许认为个中不免掺杂着功利成分,有污古琴清韵,但他本人似乎从不在意。清者自清,使人执火炬行于风中,不时便将燃尽,薪火相传,正是为着此事。

弦响声声,犹如大舜遗音。琴操如水,看过瀚海阑干天风浩荡,漫过荒烟古道西风斜阳,一点点润湿对接到心口的荒芜的河床,然后在哪个角落里凝聚成一盏灯,时不时透漏出鲜明的指向。

“古琴弹得是琴,修的是心。所谓借琴声以明心性。从乐器的角度来讲,养生和养心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养心是心理层面,而养生是生理层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在的我们大多渴望内心的宁静,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寻一片安心的净土,而古琴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个人认为,是静心和养生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张孝禹如是说。

三弦为宫,律吕命调,一张琴,一壶酒,一席云。与琴相伴多年,张孝禹已然将古琴融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眼中的琴是有灵魂的,即那份盈然而立于天地间的质朴与和谐,那份琴所承载的天地精神和文化情怀。琴弦的震动传达的是抚琴人心中的心律传响,如若《高山流水》的知音相答,《酒狂》的形醉意醒,《关山月》的沙场怀思,乃至传颂中《当归》的英雄柔肠。音符绕梁,可令高云垂首,江河停澜,长风裹足。

岁月鹜过,时至今日人世扰攘,也难免有古调自爱之叹,然而依旧有张孝禹这样的人能在琴声中得雅意,保本性,守纯真,真苏子所谓“物我无尽”之境。

有幸曾经借助网络跟从张孝禹老师学习过,回忆起来仍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非过誉。一曲听罢,有风拂座,恍然竟觉楼阁初醒,明月照我。此处引用虽与旧诗本意不甚相合,但也自有佳趣。虽月非古时月,人非旧时人,然弦歌不辍,雅意仍存,亦是人间美事。

主人公简介:

    张孝禹,男,汉族,著名琴人,古琴演奏家,1976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济宁任城。少年习琴,开蒙于诸城派,再师从诸派琴家,潜心学习古琴演奏及相关理论知识至今,著名古琴演奏家,太白琴社创始人。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