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论生生不息——中国哲学第一原理(五)

来源: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作者: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 王国良

王畿与王阳明同宗,曾与钱德洪协助王阳明教授弟子。他追随王阳明甚久,他也自视独得阳明究竟宗旨。王阳明逝后,他专以阐扬阳明学说为已任。

王畿将性、心的形上层次降到形下层次,将性、心与生理与气结合起来,具有积极意义。王阳明曾提到人与万物一气流通,王畿则明确地说:“良知之流行,即所谓气。”王畿不再以天理伦常说性,而以气说性,“才有性之可名,即以属在气,非性之本然矣。”作为气的性就是生命、生理、生机:“性是心之生理,性善之端,须从发上始见,恻隐羞恶之心即是气,无气则亦无性之可名矣。”恻隐羞恶等人之伦理情感也是发自人之气质,也是人的生命本体的表现,与目之视、耳之听一样,都是“生机自然”,“生机自然”作为“吾人心中一点灵明,便是真种子,原是生生不息之机。”他以生生不息之生命重建天人合一,“一体生生与万物原是贯彻流通,无有间隔。”

王畿以自然生命解释良知心性,使良知之学走向人情、人性,走向现实生活,走向民生日用。他说道:“致良知只是虚心应物,使人人各得尽其情。”良知使人人各尽其情,就是使人的基本愿里,追求得到满起,这是符合人的本性发展的进步思想。人的基本的生存与发展,即民众之日用生活,也就是圣人之道:“良知在人,百姓之日用,同于圣人之成能。”人的生生不息之生机,就是百姓日用发展、满足。

王畿以气解性,以气质言性,以性为人之生机、生命本体,以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与追求作为天则,真性流行,表现出人性内涵的转换轨迹。

四、气一性一生一仁

气学派由气说性,由气说生,生生即是仁,完成“生”的由体达用的统一,开启了中国哲学的新方向。

罗钦顺提出“性”为阴阳之理,人性是秉一气之理而成,最终从属于“气”。他说:“凡赋形于两间者,同一阴阳之气以成形,同一阴阳之理以为性。有知无知,无非出于一本。”万物由阴阳之气而成形,由阴阳之理而为性,性即阴阳之理,出自于世间唯一的本原——“气”。

罗钦顺汲取张载“饮食男女皆性也”(《横渠易说·系辞上》)的观点,明确提出“性必有欲”的思想。他把欲望作为性的内涵和固有的本能,指出:“夫性必有欲,非人也,天也。”欲望即是天性,是人人自然具有而不可避免的。罗饮顺认为性与欲同出于天,是无所谓恶的。即、恶在于“欲”的有节与不节,恣情纵欲而不知反才为恶,使欲符合“当然之则”即为善。他反对去欲与纵欲,主张在肯定人欲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节制。“夫欲与喜怒哀乐,皆性之所有者,喜怒哀乐又可去乎?……既曰天矣,其可去乎!”罗钦顺“性必有欲”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欲望和喜怒哀乐之情,这是对张载思想的发挥,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①《性命合一说》,《明儒学案》卷十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55页。

②《明儒学案》卷十二,第254页。

③同上,第244页。

④《维扬晤语》,《明儒学案》卷十二,第241页。

⑤《冲元会纪》,《明儒学案》卷十二,第240页。

⑥《松原晤语》,《明儒学案》卷十二,第242-243页。

⑦罗钦顺:《困知记》续卷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5页。

⑧罗钦顺:《困知记》三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0页。

⑨罗钦顺:《困知记》卷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8页。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