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论生生不息——中国哲学第一原理(六)

来源: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作者: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 王国良

王廷相宣称“生之谓性”,“性者缘于乎生者也”,无生则性不见。“诸儒避告子之说,止以理言性,使性之实不明于天下。……气之灵能,而生之理也。”①王廷相从生理方面说明性的特征,因而具有自然人性论的特点。他明确提出“性从气出”,“人具形气而后性出焉”,坚持从人的感性的物质存在出发,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

王廷相所说之性从气出,是指人有“生气”,人有生气则性存,无生气则性灭,如耳之能听,目之能视,心之能思。性就是人的生之理,从一定意义上说性就是人的物质生命本体。气之灵能,便是生之理,它有气之机,神之用,是以人的生命的物质形体为基础。

吴廷翰继承王廷相的观点,以生生、生理、生命言性,显示了以生命本体、以气质言性的总体趋势。吴廷翰认为人之性是“气”或“生”,他说,性即是气,“性之名生于人之有生。人之未生,性不可名。既名为性,即已是气,又焉有气质之名乎?既无气质之性,又焉有天地之性乎?……性一而已,而有之乎?”

戴震创造性地把气本体论与生命本体论结合起来,提出“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市本体论,把人类看成是气化生生的产物,把生生确立为人的本质,以生命为本体实现人性的重建、天人合一的重建,系统提出中国生存论哲学的基本原理,完成“生生不息”由体达用的统一。

戴震把气本体论与生命本体论结合起来,提出“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伟大命题,把物质一元论、宇宙发生论、过程演化论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即存有、即活动”的本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综合创新。“气化流行“,指物质运动变化运行不已,“生生不息”,指生人生物滋长、绵延、发展,扩张。戴震突出“生生不息“这一中国哲学的伟大原理:“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一阴一阳,流行不已,生生不息”。

戴震尤其重视生命动力性的“生生”的意义:“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生生之谓仁,“生生,仁也!”“生生之呈其条理,显诸仁也。”对于人类来说,“饮食男女,养生之道也,天地之所以生生也。”人类也是气化流行的产物,“气化曰阴阳,曰五行”,阴阳五行杂糅万变而生人生物,“凡分形气于父母,即为分于阴阳五行,人物以类滋生,皆气化之自然。”人的本性天性就是分于阴阳五行以为“血气心知”,“人之生也,血气心知而已”,“是故血气者,天地之化,心知者,天地之神”。血气心知要通过“欲”,即物质需求的满足才得以生生发展,“凡有血气心知,于是乎有欲”,“生养之道,存手欲者也”,人的物质欲求的满足既是人道也是天道,“人道之有生则有养也,年目百体之欲,求其故,本天道以成性者也”

由此,戴震以无懈可击的逻辑论证了关、人、性、欲的统一,并以此为基础重建天人合一:“耳目百体之欲,血气资之以养,所谓性之欲也,原于天地之化者也。是故在天为天道;在人,咸根于性而见于日用事为,为人道;仁义之心,原于天地之德者也,是故在人为性之德。”

戴震把生和仁结合起来,认为只有生的满足和实现才是仁的实现,不仅是个人的生的实现,而且同时是他人以至全体人的生的实现,才完成了仁,“人之生也,莫病于无以遂其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欲遂其生,至于戕人之生而不顾者,不仁也。”11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说,戴震继承了孔孟的真精神。

戴震把仁、即生生不息的运行解释成自然与人的共同本质,确立人的本质为生生不息,人道的根本原则就是生生不息,这是戴震对中国哲学的伟大贡献。

先秦儒家初步建立天-生-仁的联系,理学家把仁解释为生生不息,以生生释仁,把儒学的核心概念仁与生生不息的大易传统结合起来。理学家以仁作为自然与人的共同本质、本体,以仁为本体重建天人合一体系,是理学的有积极价值的内容。明清时期,许多思想家重新肯定人的自然本性,把人的本质解释为“生生”,对仁概念在天人方面作出了统一的解释。对天人生生不息的本质的统一的解释最后在戴震那里得到总结。生生不息是人的本质,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生生不息,不是简单水平的周而复始循环重复,而是不断地由弱渐强、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丰富。人生代代无穷已,有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①《慎言·问成性篇》,《王廷相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67页。

②《吉斋漫录》卷上。

③《孟子字义疏证》卷中,《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④《绪言》上,《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⑤《原善》上,《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页。

⑥《原善》下,《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47页。

⑦《孟子字义疏证》卷中,《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页。

⑧《原善》上,《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页。

⑨《原善》上,《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⑩《原善》上,《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页。

11《孟子字义疏证》卷下,《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11页。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