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重乐”与“非乐”–儒墨在“以乐治国”理念上的异同(二)

作者:杨晓红

制造乐器不像扫除路边积水,拆掉残垣断壁那样容易,而必须耗费大量的材料和费用,向百姓敛取,必然会加重民众的负担。况且制造乐器又不像制造车船一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百姓来说,只能是一种浪费和负担,对民众的物质生活也无益。

第二,墨子反对奏乐取乐。

墨子认为,当今社会上最急迫的祸患是:“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攻小家,强劫弱,重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奏乐取乐不能解决民众的衣食问题,不能解决社会上的现实问题,与国无补。可见音乐是无用的。“是故子墨子曰: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第三、墨子认为奏乐听乐妨碍王公大人、士君子、农夫、妇人等社会各阶层行使自己的职能,浪费大量的人力,于国事、生产不利。

乐器需要人去演奏,如撞巨钟等,老弱是不行的,而需要年轻力壮,反应敏捷的年轻人。“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所以说王公大人听乐,会“夺民衣食之财。”

有了演奏者,还要有欣赏者。王公大人奏乐,独自欣赏没有什么乐趣,一定要许多人陪他听:“与君子同听之,废君子之听治;与贱人同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第四、畜养乐妓舞女,耗费大量的财力。

演奏音乐的人,一定要面容姣好,衣服华丽整齐,就必须吃得好,衣着讲究。如齐康公的舞队有万人,皆“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这将是数目多么巨大的一笔消费!

总之,墨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麋鹿、蜚鸟等动物,人必须从事生产才能得衣食,需要劳动才能生存。“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则财用不足。”如果手放下手头急迫的工作不做,而占用大量的时间去欣赏音乐,国家治理和社会生产就会发生危机。“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蔡仲德在《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将墨子的“非乐”思想归纳为三个要点:

(1)承认音乐能使人快乐,引起美感,但认为作乐、赏乐需以“事成功立,无大后患”为前提。

(2)认为当时“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天下不得治,而音乐“非所以治天下”,于政治生产无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无补,故不具备“事成功立,无大后患”的条件,不能作乐赏乐。

(3)认为音乐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享受音乐就会劳民、伤民、误政以至亡国,故应“非乐”,故“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止”。

修海林、罗小平认为:“墨子“非乐”思想产生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出于深感当时贵族阶层’不厌其乐’,以放纵私欲,’亏夺民衣食之财’以行乐,不以百姓利益为重的现实。因此,墨子才提出’非乐’的主张”。其主要核心在于制乐、听乐与社会生产相矛盾。

3、墨子非乐的本质

关于墨子的“非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墨子非的是音乐。李纯一在《论墨子的“非乐”》中说:“墨子不懂得音乐艺术是一种认识和反映现实的特殊方法,也不懂得音乐艺术具有巨大的改造社会的意义,它在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因而他只把音乐艺术当做一种’除天下之利,兴天下之害’的奢侈品和危险品,从而轻易地、片面地将它加以全盘否定。墨子这种主张在客观上会起着使人在百姓放弃音乐这种斗争武器的作用,所以是错误的”。有的人认为墨子并没有反对音乐,相反,墨子通音乐,是一个音乐专家。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他们寻找各种的文献资料,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佐证,并以此作为墨子并非“非乐”的依据。但是从全篇看,墨子并没有具体探讨有关音乐的一系列审美问题,并没有论述音乐本身,甚至也可以这样说,音乐并不是墨子想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因此,说墨子“非乐”与说墨子精通音乐一样,都没有确切的证据,只能算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

其实,墨子所非的是享乐主义,音乐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当时民生艰难的时期,音乐以及有关的娱乐活动,确实是一种奢侈品和危险品,是王公贵族在满足自己物质私欲的条件下,追求的一种精神上的淫乐。于政治、生产无益,不能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而且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墨子没有从音乐这一美学范畴来论述,没有注意和探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一系列的美学问题,而是从音乐这一享乐行为只用于少数人享受而不顾百姓生活困苦这一事实出发,提出了“非乐”的见解。

墨子“非乐”思想的提出,是与墨子的阶级立场与价值取向有关的。墨子做为下层百姓利益的代表者,时刻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它的价值取向是“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人”指的下层的百姓,一切从下层百姓的利益出发,这也是墨子哲学的基础。因此,墨子的“非乐”思想是一个社会阶层的需要在理论上的表达,具有浓厚的实利主义倾向。墨子批判的矛头,指向这一形式的主要倡导者–儒家,墨子“非乐”,实际上是非儒,是与其理论体系的倾向性相一致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