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开封朱仙镇“老郎”与四象朱雀宿“翼星”

作者:开封 韩鹏       

我们提出伏羲肇始的“河图洛书”文化,发源于黄河下游九河分流的开封周边之地,不是毫无根据的妄言,而是可以用华夏民族创造天象地形等“天人合一”学说印证的客观存在。

本文仅以中国音乐、戏曲文化产生为例,阐述天象中四象朱雀宿“翼星”,与地形中开封南部朱仙镇“老郎庙”“戏剧之祖”的关系问题,以说明华夏文明发源地在开封地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朱仙镇在开封南部逢泽“鹑火”之地。

地处黄河下游的开封南部,是上古时期“天地之中”南部的大海。随着洪水的不断冲积沉淀,海水向东部的黄海方向退却,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规模很大的“逢泽”,又称“逄泽”“蓬池”等。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逢泽之会乃梁惠王非秦孝公》记载:南朝宋时期裴骃“《秦本纪集解》引徐广《音义》云:开封东北有逢泽。《正义》引《括地志》云:逢泽亦名逢池,在汴州浚仪县东南十四里。愚按:《汉志》河南郡开封县注云;逢泽在东北。”

文中的汉代“开封县”,在今开封市南部22公里朱仙镇东南古城村“启封”老城一带,故“逢泽”(见图-1)在汉代开(启)封县的东北部方位,也对应唐代汴州“浚仪县东南”部方位。

            图-1 开封逢泽、黄柏山位置图

开封东南部“逢泽”“蓬池”的面积很大,向南可达90里外的尉氏县北部一带,是遍地飞鸟走兽的沼泽之乡。清代《开封府志·卷十六古迹》记载:“蓬池,在府城东北(为东南之误)。春秋时,宋之蓬泽也,后因为池。唐文帝改为福源池,禁渔樵。尉氏县亦有蓬池。”西周至春秋初期,“蓬泽”“启封”一带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宋国”的最早封地,故有“宋之蓬泽”的历史传承。

三国时期陈留郡尉氏人阮籍,在《咏怀·徘徊蓬池上》的诗中写道:“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因阮籍游览的“蓬池”,在开封“大梁”“启封”南部的尉氏之地,故对应十二星次之一“鹑火”、四象南方的“朱雀”宿“柳、星、张”三星之位,也是开封南方“朱雀”宿“朱仙”神鸟居住的“朱仙镇”、宋国微子启的封地“启封”之地。

关于对“鹑火”的理解,辞典之祖《尔雅·释天》指出:“咮谓之柳;柳,鹑火也。”北宋经学家邢昺《尔雅疏》解释:“鹑火,柳之次名也。”唐代宰相房玄龄《晋书·天文志上》也记载:“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属三河。”

文中的“午”位在十二地支的南方,与十二地支北方的“子”位两相对应;“柳,鹑火”,也在以开封为“天地之中”的南方朱雀宿方位。四象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见图-2),亦名“朱鸟”“朱神”“朱仙”。

       图-2 开封与四象朱雀宿翼星位置图

四象“朱雀”宿之一的“翼”宿,古人称之为“天之乐府”,是中国礼乐杂曲和河南豫剧文化发源的地域性标志。据唐代房玄龄《晋书·天文志》记载:“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1]“翼”星,也称“小儿星”“老郎星”,神像作白面儿童状,而带微须,喜欢音乐、歌舞,是后世艺人祭祀的“老郎”“翼”神(见图-3)。

           图-3  四象朱雀宿翼星乐府图

北宋音乐理论家陈旸《乐书·卷一百八十七》引汉代纬书《春秋元命苞》记载:“翼星主南宫之羽仪,为乐库,为天倡,先王以宾于四门而天庭之卫,主徘倡,近太微而尊。”[2]在古人看来,朱雀宿的“翼星”,与上古时期乐、舞、戏、曲产生有着天象地形的密切关联星。在此星象文化的影响下,中原地区的戏班形成供俸“九天翼宿星君”的习俗,原因在于天象中的“翼宿星君”,是掌管五音六律与乐府戏剧之星。

二、河南戏剧艺人祭祀“翼”神在朱仙镇。

已知自明清时期以来,河南省戏剧艺人把开封朱仙镇“明皇宫”“老郎庙”“庄王庙”,当作朝拜和祭祀“翼”神、“老郎”“乐库”的圣殿,也传承着“梨园之祖”“明皇”“庄王爷”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由此可知,开封朱仙镇的“翼”神、“老郎庙”神,是以上古时期的星象最早定位“徘倡戏乐”之祖的。它不仅是中原地区“梨园之祖”,也是中国的“梨园之祖”。

河南省戏剧界的艺人,一直都把开封南部朱仙镇“明皇宫”“老郎庙”,看作是戏剧界艺人的家庙,每逢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庄王爷”诞辰,全省梨园界名角齐聚在此,举办隆重的敬祀大典。

据开封博物馆藏的民国五年(1916)重修开封朱仙镇明皇宫时,所立《重修明皇宫碑》记载:“尝闻:阿子欢闻,俱祭乐府。孟珠金镜,并入篇章,大舜迎熏而解愠,汉高思士以歌风。迭至大唐时代,别开生面,踵事增华,而歌舞曲词,悉臻美备颂祝重立,尤为超前绝后,开千古赏心悦目之伟观,怡与休哉,仰维。唐玄宗皇帝,史谥明皇,聪赐天亶,风流妙趣,培梨园之弟子,类瑶池之神仙,悠扬绿水,缭绕青霄。迄今历宋、元、明、清数代,相传千又余年,而演剧班中,谁不知饮水思泉。馨香式荐,殷殷然以仰报创始之恩义,而借展虔诚。汴省城以南,距城四十里有朱仙镇,前清时为商贾荟萃之薮。水陆交通,久称名胜。明皇宫一座,附修殿廊房屋,遗迹尚存,闻为当年演戏各班社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什么时候。”[3]

豫剧,是发源于河南开封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居于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的重要地位。开封朱仙镇的“庄王爷”“明皇宫”文化,可以追溯到唐代、五代时期,而其“俳倡戏乐”文化,又可以追溯到五帝颛顼、大舜时期的“八风之音”“乐倡”文化传承。

三、朱仙镇“乐府”有中牟师延“箜篌”为凭。

中牟县,自古以来多属于开封辖地,今属于郑州管辖。中牟县韩寺镇古(鼓)城村,便是传说中人文始祖黄帝乐师“师延”的产生地。

“师延”根据黄帝创建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阴阳和合的“中央邦国”思想,制造了一种九弦乐器“箜篌”竖琴。师延精通阴阳之术,通晓经纬之理,具有“拊弦琴,则地祢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听众国音乐,以审兴亡之兆”的神通。师延氏族掌管宫廷音乐歌舞时期,总修“三皇五帝”之乐,首创乐谱,第一个记录冷伦发明的五音宫调,开创了乐谱记载流传的历史新篇章,被后世尊为“乐神宗祖”。

他始造九弦琴“箜篌”,琴音激扬,地动山摇;琴音宛转,百鸟起舞。由于琴乐声悠扬,余音绕梁,鸾凤和鸣,被形容为可引得百花争艳,万兽来朝。成为了尧帝时期的乐官夔(质),在黄河下游创造《九韶》《箫韶》乐曲,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先声。而春秋时期的开封之地,便是“凤凰来仪”的“仪”邑之地。

图-4 中牟韩寺镇古城箜篌城遗址图

中牟县“古(鼓)城”,因此又称“箜篌城”(见图-4)。黄帝时期的“师延”,是中华民族认定为第一位乐神宗祖。夏代末年“师延”氏族后裔,投奔殷商王朝,也成为了商纣王的御用乐师。周武王兴师在河南新乡“牧野”伐纣,占领商都“朝歌”时,师延被迫自河南淇县商都“朝歌”东逃,在今滑县东南万古乡一带涉濮水时沉水身亡,故万古乡梁村有“师延冢”,今称“师延丘”,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5)。

图-5 滑县师延丘遗址图

中牟县“箜篌城”,东距开封朱仙镇“老郎庙”直线为15公里,是对朱仙镇为中国“翼”神、“老郎庙”神和“徘倡戏乐”“梨园之祖”原发地的重要佐证,两地都是中国音乐曲调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四、“中州古调”传承着黄帝中央宫调文化。

发源于黄河下游的中原音乐曲调文化,后来形成了以上古五音、即“中央宫音”为主旋律的“中州古调”,俗称“河南板头曲”。无论江南的苏州调、昆剧、粤剧、或是江北的黄梅戏、京剧、豫剧等,最早都来源于“中州古调”,或称“中州韵”“中州韵湖广调”等。因此,上述戏剧都认为自己是始于中原地区的“中州古调”“中州韵”,也就是五帝时期的中央黄帝五音的中央“宫”音(见图-6)。中国诗词文化中的“声调”来源,也大体如此,本质上都是中原“五音”“古音”“古韵”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结果。

             图-6 五帝五方五色五音图

据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鳝先为乐倡,鳝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4]“帝颛顼”居住、建都的杞县“空桑”“高阳”、陈留“商丘”,与今祥符区“启封”“朱仙镇”同属今开封之地。

十二星次之一“鹑火”,与十二辰相配为“午”,与四象朱雀宿柳、星、张三宿相配,古以柳宿为“鹑火”标志星。这与开封南部十二星次为“鹑火”、十二辰为“午”位,朱仙镇、尉氏在“鹑火”“柳”星方位的天象地形关系相吻合。

上古时期居住南方朱雀方位的朱襄氏炎帝,孕育在开封南部“大泽”岸边的“华阳”之地;居住开封南方的逢国逢伯陵,是南方朱雀帝,即炎帝的同族,在四象中对应南方朱雀方位。据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记甲》记载,“逢,伯爵,伯陵之国,黄帝所封。夏有逢蒙,《穆天子传》逢公其后也。地今开封逢池,一曰逢泽。”“逢伯陵之国”“逢蒙”“逢公”“逢池”,均对应开封南部、朱雀七宿之一的“柳”“鹑火”(见图-7)“翼”星方位。     

       图-7 朱雀宿柳、鹑火星位置图 

开封南部的“朱仙”“赤仓”“华阳”等地名,都具有炎帝氏族文化内涵。史典记载炎帝母女登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以南方火德王天下;尧帝母庆都感赤龙,十四个月生尧帝,以南方火德王天下;汉高祖刘邦之母刘媪,息大泽之陂,梦与赤龙遇遂产高祖,以南方火德王天下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开封南部朱雀宿方位的大泽蓬池、华阳一带。

开封南部的地理环境,是黄河在下游冲积上古时期的黄海,使其由沧海变池泽,再由池泽变桑田的一个缩影。也是对夏代太康、后羿不问国事,沉迷于沼泽狩猎,导致王位被废,流亡开封南部太康县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旁证。

黄河下游的这种自然生态和人文地理环境,是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河南洛阳和登封所不具备的,也是夏商王朝均产生于黄河下游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96-04-01。

[2](北宋)陈暘 撰 张国强 点校:《乐书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06-01。

[3]张青飞:《开封朱仙镇<重修明皇宫碑>戏曲史价值探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7年00期。

[4](战国)吕不韦  著 刘安 著 高诱 注 杨坚 校;《吕氏春秋 淮南子》,岳麓书社,2006-1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